陈映晚道:“今天卖了20斤卤肉、20斤菜,还有一锅花生。”

猪耳批发价格一斤30文。

菜是在村里收的,没有中间商,又都是乡里乡亲的友情价,均3文一斤。

加上调味料,一斤卤肉均用3文香料,所有成本加起来大概36文一斤。

一斤卤肉能卖60文,减去成本,一斤能挣24文。

一上午过去,净利润480文,也就是四钱八分银子。

算出来结果,四叔婆眼睛都直了。

“一上午就挣了四钱银子?”

按一月30天,那一个月就是十四两银子啊!

她说一桩亲事才能挣几个子?

陈映晚笑道:“没算上辣椒的种植成本,若是加上辣椒,就没这么多了。”

因为辣椒是从系统商城兑换的、又是四叔婆和陈月宜跟陈映晚一起种收的,种子和人工成本都没算进去。

四叔婆搓了搓手,眼里满是期盼:“这每日才是20斤就能挣四钱银子,若做40斤呢?”

陈映晚却摇摇头:“我们每天只做20斤。”

一方面辣椒存货并不多,另一方面,陈映晚希望细水长流。

“如今整个怀州只有我们手里有辣椒和辣卤的配方。”

这个配方是陈映晚从辣椒食谱上复刻的,尝过味道后又按自己多年的厨娘经验增减改动,才做出这般诱人的味道。

“别人一没有原料,二没有配方,做不出一样的东西,食客想吃就只能来我们这儿吃。”

李婶道:“正因如此,你们多做一些不就多挣一份钱吗?”

陈映晚却道:“我不急着挣太多钱,树大招风,我们还没有那么大的能力抓住更大的机会。”

“刚开张,我们只需要让大家知道有这个东西,口口相传,自会有人想来尝尝鲜。”

“但因为我们每天只供应20斤,所以一来我们不会抢占周围小吃摊、饭馆太多的生意,不至于树敌太多。”

“二来,一定会有很多人吃不到。这又给‘传说中的辣卤’增添了一味神秘。等到明年,会有更多人知道我们的卤肉,慕名而来。”

“到时候我们积累了些食客、足够的本钱、种植了更多的辣椒,再考虑扩张摊位或是加大卤货供应。”

陈映晚的话引得几人投来敬佩的目光。

“这都是你自己想出来的?之前怎么没听你说过这些?”李婶感叹万分。

陈映晚笑道:“小时候邻居住着位年轻时开商铺的老人,我常去拜访,一来二去也能知道些经商之道,不足挂齿。”

其实这些是陈映晚从上个月花10积分在系统商城兑换的一本书里领悟到的——《不懂得把握机会,累死也挣不到钱》。

书名过于直白,里面的道理也浅显易懂。

自从陈映晚以酒楼为目标、打算自力更生后,就开始认真学习这本书。

陈映晚脑子不笨,看完书里的内容,就能将其中道理融合到自己的小吃摊上。

毕竟陈映晚身边没有真正经商过的、可以供她讨教经验的人。

从书本上领悟知识,摸着石头过河,是她唯一能走的路。

接下来的几天,四叔婆和陈月宜负责摆摊卖货,陈映晚照旧在侯府当厨娘,午后换了班就去找两人一起回家。

陈映晚之所以还在侯府干活,一是为了佑景能继续读书,二是目前她羽翼未丰还需要背靠侯府这棵大树。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