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兵乃是董卓麾下的嫡系精锐之师,其战斗力之强悍令人瞩目,更重要的是,这支军队对董卓可谓忠心耿耿、死心塌地。然而,随着董卓命丧黄泉,如何妥善处理凉州兵这一棘手问题,成为了关乎王允自身安危以及整个东汉政权稳定的头等大事。

王允起初妄图通过剥夺凉州兵将领手中的兵权,进而彻底取缔所有凉州兵,并精心策划借助关东兵来掌控局势。但事与愿违,其后有人向王允进言献策道:“凉州兵向来对袁绍心怀恐惧,对关东兵更是畏之如虎。值此关头,如果贸然决定解除凉州兵武装,那么每一名凉州士兵必然会忧心忡忡,唯恐自己小命难保。依我之见,不妨委任皇甫嵩出任凉州兵的统帅一职,再令他长久驻守于陕县,如此一来,或可安定军心。”

面对这番提议,王允却毅然决然地表示强烈反对,他振振有词地反驳道:“此举万万不可行!关东兵本就是高举义旗讨伐董卓的正义之师,与我们志同道合、殊途同归。如今董卓既已伏诛,如果依旧让他们屯扎于地势险要之处,虽说能够稳住凉州兵,但关东兵的诸位将领势必会心生疑虑,认为我们轻视怠慢了他们。”

就在这一段时间里,王允想要解散凉州兵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传播开来。起初只是一些零星的流言蜚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传闻越传越离谱,到后来甚至演变成王允要将所有凉州人赶尽杀绝的恐怖说法!刹那间,整个凉州地区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之中,人们惶恐不安,仿佛末日即将降临。

那些身处关中的凉州兵将领们听闻此讯后,纷纷拥兵自重,紧闭城门,加强防御工事。他们彼此之间相互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王允对待我们毫无宽恕之心,不但不想放过我们,还妄图夺走我们手中的兵权。一旦兵权被他夺去,那明日等待我们的必将是任人宰割的悲惨命运啊!”

然而,此时董卓麾下最为实权的大将牛辅却是个胆小如鼠、怯懦无能之辈。面对如此紧张的局势,他根本无法保持镇定自若。一天夜里,军营中突然有几名士兵趁着夜色潜逃而出,这本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却让本就神经紧绷的牛辅惊恐万分。他误认为整个营地都已经发生叛乱,内心充满了恐惧与绝望。

在慌乱之下,牛辅匆忙收拾起大量贵重财宝,并带上身边仅有的几个亲信家将,企图逃离这个是非之地。可是,天不遂人愿,终被属下背叛杀害。

且说牛辅麾下有校尉二人,一名李傕,一名郭汜。此二将闻得主将已然身死之讯后,心中惶恐不安。本欲逃回凉州,但转念一想,若如此行事,必遭朝廷追兵围剿诛杀。

踌躇之际,李傕目光闪烁,计上心来,遂对众将言道:“如今朝廷定然不肯赦免我等之罪,我等必将死无葬身之地!与其坐以待毙,不若奋起一搏,与彼等拼死一战!倘若此番能够攻克长安,大事可成,届时便可坐拥天下;即便事败,亦可抢掠三辅之地的女子财宝,而后向西行进至陇上,回归故里继续为寇,好歹也能多苟延残喘数年光阴。”

其言一出,诸将皆以为然,纷纷颔首称是,表示赞同李傕所提之计。于是乎,众人歃血为盟,誓同生死,统率着数万雄兵悍卒,一路西进,直扑长安而去。

这一路上,李傕广纳四方散勇游民,不断扩充兵力。待到抵达长安城之时,其所率之军竟已多达十余万众。不仅如此,李傕更是与昔日董卓的旧部樊稠、李蒙等人成功会师,并合兵一处,共同向长安城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而长安城中董卓残余势力趁夜打开城门,吕布率军抵挡,但终究寡不敌众,率军东逃。王允全族被李傕所杀,幸有二子得存于袁绍之处,不至于断了香火。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