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奴城中,公孙瓒端坐在帅府之中,与诸位将领一同商议着军情要事。正当他们热烈讨论之时,一名神色匆忙的斥候飞奔而入,单膝跪地抱拳禀报:“启禀主公,袁绍亲自率领三万大军已至饶阳!”

公孙瓒听闻此讯,先是微微一愣,随即便放声大笑起来,那笑声震得营帐都似乎微微颤动。他满脸不屑地说道:“哈哈哈哈哈!袁绍这个黄口小儿不好好待在他邺城的乌龟壳里享清福,居然有胆量跑来送死!就凭他那区区三万的冀州弱兵又能成什么气候?难道挡的住咱们幽州铁骑的一次凶猛冲锋吗?哼!这袁绍小儿莫非还以为自己仍是当年那个威风凛凛的诸侯盟主不成?简直是愚蠢至极、可笑之极!”

话音未落,帐下众将纷纷附和,一时间哄堂大笑之声响彻整个帅帐。显然,这些身经百战的将领们根本没有将袁绍及其三万冀州军放在眼中。

公孙瓒见众将士气高昂,信心满满,当即大手一挥,高声下令道:“来人啊!速速传令下去,全军即刻开拔,火速发兵饶阳!我要让袁绍这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知道,敢挑衅我们幽州军的下场只有一个——兵败人亡!”

随着他的命令下达,整个军营顿时忙碌起来,士兵们迅速收拾行装,准备踏上征程,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即将拉开帷幕……

饶阳城以北约十里处,旌旗猎猎飘扬,战鼓声声震耳。

公孙瓒稳坐于战马之上,他目光如炬,审视着眼前严整有序的军阵。只见三万步卒组成一个巨大的方阵,稳稳地矗立在中央位置,宛如一座坚不可摧的山岳。而在方阵两侧,则分别列阵着五千精悍的骑兵,他们个个身着轻甲,手持长枪利刃,威风凛凛。 这支骑兵队伍中的核心力量,正是赫赫有名的“白马义从”。

这些骑士们胯下骑着清一色的白色骏马,英姿飒爽,令人瞩目。而他们最为擅长的便是骑射之术,这种独特的战斗方式与公孙瓒长期以来与北方少数民族交战有着密切关系。 由于常年与凶悍的胡人交锋,公孙瓒及其麾下将士充分了解并吸收了胡人的诸多作战特点。

其中最为关键的战法,就是巧妙运用骑兵部队所具备的高度灵活性和机动性,对敌人展开交叉式的猛烈射击。具体而言,便是当左翼骑兵发起攻击时,他们会迅速面向右侧,同时张弓搭箭,向敌方侧翼射出密集的箭矢;反之亦然,右翼骑兵也会采取同样的战术动作,向左方敌军发动凌厉的攻势。如此一来,通过左右交替、相互配合的射击方式,形成一片铺天盖地的箭雨,给敌人造成极大的杀伤和威慑。

公孙瓒所采用的战术清晰明了且独具匠心。他巧妙地部署在两翼的骑兵队伍,充分发挥出这些骑兵的高度机动性优势。他们如同一群灵动的猎手,将致命的箭矢射向对手。而他们的目标,则精准地锁定在了位于中央步兵方阵前方的敌军身上。这就要求中央方阵的正面必须牢牢控制在己方射手的有效射程之内,如此一来,才能确保箭雨能够准确无误地倾泻到敌人头上。

中央方阵在此战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其一便是充当诱饵来吸引敌军。当面对敌军凶猛的突击时,中央方阵犹如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稳稳地矗立在那里,坚决抵挡住敌人前进的步伐,不给对方丝毫可乘之机,从而有效地阻止敌军的突破企图。这种强大的防御力量不仅让敌军望而生畏,更是为两翼的骑射手创造了绝佳的射击条件。 吸引敌军的根本目的在于给予骑射手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尽情施展他们的技艺。通过一轮又一轮密集如雨的箭幕,给敌军带来巨大的杀伤力。

然而,通常情况下,敌方并不会坐以待毙,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军队遭受“白马义从”无休止的射击。他们必定会采取应对措施,要么分出部分兵力主动出击,试图击退或者驱赶公孙瓒的骑射手;要么想方设法改变战场局势,以摆脱被动挨打的局面。

而此时,中央方阵将发动第二个关键作用——破阵。一旦发现敌方开始分兵行动,将原本集中的兵力分散至两翼去对抗我方的骑兵时,中央方阵就会敏锐地捕捉到这个稍纵即逝的战机。趁着敌军中央部位的抗压能力骤然下降之际,中央方阵如同离弦之箭般迅速发动冲锋,直插敌阵核心,力求实现中央突破。这样一来,便能成功地将敌军一分为二,使其首尾难顾。与此同时,两翼的骑兵凭借着出色的机动性,迅速迂回到被分割开来的敌方部队侧翼及后方,形成一个严密的包围圈,将敌人困在其中,最终予以歼灭。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