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国陈兵边境的消息,如同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京城掀起了轩然大波。镇远侯府内,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
镇远侯身着戎装,面色严肃地在大厅中踱步,心中思索着应对之策。叶宇轩虽伤势未愈,但眼神中透着坚毅,他走到父亲身边,说道:“父亲,如今边境告急,我愿随您一同出征。”
镇远侯停下脚步,看着儿子,眼中满是担忧与欣慰:“轩儿,你的伤势尚未痊愈,为父怎能放心让你前往。”
叶宇轩坚定地说:“父亲,我身为镇远侯府的子弟,保家卫国是我的责任。如今国家有难,我不能退缩。”
墨晓萱在一旁听着父子俩的对话,心中既为叶宇轩的大义所感动,又为他的安危担忧不已。她深知,战争无情,刀剑无眼,此去凶多吉少。
“宇轩,你伤势未好,贸然出征,我……我实在放心不下。”墨晓萱眼中含泪,声音微微颤抖。
叶宇轩握住墨晓萱的手,温柔地说:“晓萱,我知道你的担忧。但我不能眼睁睁看着国家陷入危机,百姓遭受苦难。你放心,我一定会平安归来的。”
镇远侯看着两人,心中感慨万千。他对墨晓萱说道:“墨姑娘,此次出征,不知何时才能归来。若轩儿能平安归来,我希望你们能早日完婚,让我了却一桩心事。”
墨晓萱微微点头,眼中满是坚定:“侯爷放心,晓萱会一直在这里等宇轩回来。”
就在镇远侯府上下为出征做准备时,朝堂上对于此次边境危机的应对策略也产生了分歧。一派主张立刻出兵,给邻国一个下马威,以彰显国威;另一派则认为应先派遣使者前去谈判,避免战争爆发,生灵涂炭。
皇帝犹豫不决,于是召集朝中大臣们在朝堂上商议。镇远侯主张出兵,他认为邻国此次陈兵边境,明显是有备而来,若不加以震慑,恐怕会得寸进尺。而一些文官则担心战争会给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力主谈判。
最终,皇帝决定先派遣使者前往邻国谈判,同时命令镇远侯做好出兵准备。若谈判破裂,即刻出兵迎敌。
镇远侯领命后,回到府中加紧训练士兵,筹备粮草军备。叶宇轩也不顾伤势,参与到各项准备工作中。墨晓萱看着忙碌的众人,心中明白自己能做的,就是在后方为他们祈祷,同时给予精神上的支持。
在等待使者消息的日子里,墨晓萱每日都会去寺庙为叶宇轩和镇远侯祈福。她还亲自为叶宇轩准备了一些疗伤的药物和衣物,希望能在他需要的时候派上用场。
然而,邻国似乎并不想轻易放过这次机会。使者到达邻国后,遭到了百般刁难。邻国提出了一系列苛刻的条件,要求割让边境的几座城池,并且每年向他们进贡大量的金银财宝。使者坚决拒绝,谈判陷入了僵局。
消息传回京城,朝堂上下一片哗然。皇帝大怒,决定不再姑息,下令镇远侯出兵迎敌。
镇远侯接到命令后,立刻点齐兵马,准备出征。出征前,墨晓萱来到校场,看着身披战甲的叶宇轩,泪水忍不住夺眶而出。
“宇轩,你一定要平安归来,我等你。”墨晓萱紧紧握住叶宇轩的手,仿佛一松开,他就会消失。
叶宇轩轻轻拭去墨晓萱脸上的泪水,微笑着说:“晓萱,等我凯旋而归,我们就成婚。”
随着一声令下,大军浩浩荡荡地开拔。墨晓萱望着远去的军队,心中默默祈祷着叶宇轩能平安归来。而她不知道的是,在这风云变幻的局势中,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待着她和镇远侯府……
镇远侯率领大军离去后,京城表面上依旧繁华热闹,但暗地里却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息。百姓们忧心忡忡,担心战争会波及到自己的生活;朝堂上的官员们也各怀心思,密切关注着前线的动向。
墨晓萱回到镇远侯府,主动承担起了帮助镇远侯夫人打理府中事务的责任。她深知,此时的镇远侯夫人既要担忧前方战事,又要操持府内大小事宜,必定心力交瘁。在府中,墨晓萱不仅要管理下人,安排每日的饮食起居,还要应对各种突发状况。她凭借着自己的聪慧和坚韧,将侯府上下打理得井井有条。
然而,战争带来的影响逐渐显现。由于大量青壮年男子应征入伍,京城周边的农田无人耕种,粮食产量锐减,物价开始飞涨。一些不法商人趁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使得百姓的生活愈发艰难。
墨晓萱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她决定联合京城中的一些世家大族,共同出资开设粥铺,救济那些生活困苦的百姓。在粥铺中,墨晓萱亲自指挥下人煮粥、分粥,确保每一个前来求助的百姓都能得到一碗热粥。她的善举赢得了百姓们的赞誉,大家纷纷夸赞镇远侯府的这位准儿媳心地善良。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