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会之后,墨晓萱在国公府乃至整个京城的名声如日中天。
前来国公府求亲的人比肩接踵,门槛几近被踏平。
然而,墨晓萱心中明镜似的,这些人中,有的确实是真心倾慕她的才情,而有的不过是妄图借与国公府联姻的契机,来抬升自家的门第与地位。
国公对于女儿从无人问津的不受宠嫡长女,摇身一变成为京城炙手可热的人物,心中满是欣慰,却也夹杂着丝丝担忧。
欣慰的是墨晓萱终于凭借自身努力为自己和国公府争得了无上荣光,担忧的是生怕女儿在挑选夫婿时看走眼,将来遭受苦难。
于是,在挑选女婿这件至关重要的事情上,国公可谓是慎之又慎,每一个求亲者都要经过他多番考量与审视。
墨晓萱每日除了不得不应对那些如潮水般涌来的媒婆,便是将自己沉浸在诗词和各种才艺的精进之中。
她心里明白,想要真正实现命运的逆转,成功嫁入高门,仅仅依靠一次诗会的出色表现,不过是杯水车薪,远远不够。
这日,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墨晓萱院子的青石板路上。
她正专注地在书房练习书法,手中毛笔如行云流水般在宣纸上挥洒,一撇一捺都透着刚劲与优雅。
小桃像只欢快的小鸟,匆匆跑了进来,粉嫩的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神情,声音清脆地说道:“小姐,宫里传来天大的好消息,皇后娘娘听闻了您在诗会的光辉事迹,对您赞赏有加,有意宣您进宫参加一场宫宴呢!”
墨晓萱手中的毛笔微微一顿,一滴墨汁落在宣纸上,洇出一小片深色。
她心中瞬间涌起惊喜与忐忑交织的复杂情绪。进宫参加宫宴,这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宛如一道光照进她努力攀爬的命运之路。
但同时,她也深知,宫中是个规矩森严、步步惊心的地方,一言一行稍有差池,便极有可能招来灭顶之灾。然而,这也是一个能够接触到更多权贵,甚至有可能结识皇子皇孙,进一步提升自己地位的绝佳契机,宛如在荆棘丛中隐藏着的一朵娇艳玫瑰,充满诱惑又危机四伏。
“小桃,快帮我整理一下衣衫,我这就去请教周嬷嬷。”墨晓萱迅速放下毛笔,起身仔细整理好自己的衣衫,神色严肃而认真。周嬷嬷在国公府历经风雨数十载,见多识广,对宫中那些繁琐的规矩和礼仪必定了如指掌,她是墨晓萱此刻最能依靠的人。
匆匆来到周嬷嬷的住处,墨晓萱轻轻推开门,屋内弥漫着淡淡的檀香气息。她走到周嬷嬷面前,恭敬地行了个礼,然后将进宫的消息缓缓道出,并言辞恳切地请求周嬷嬷传授一些宫中的注意事项。周嬷嬷坐在雕花椅子上,看着眼前这个聪慧且努力的女孩,眼中满是欣慰与疼爱:“孩子,这可是个难得一遇的大好机会。但你要记住,宫中不比咱们国公府,规矩多得像牛毛,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得万分小心,容不得半点马虎。”
接下来的几日,周嬷嬷仿佛一位严谨的导师,详细且耐心地教导墨晓萱宫中的礼仪。从走路时莲步轻移的姿态,到行礼时弯腰屈膝的规范角度;从说话时用词的分寸拿捏,到应对各种场合的巧妙技巧,无一不细细叮嘱,反复示范。墨晓萱学得全神贯注,每一个细节都在心中反复琢磨,在院子里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练习,力求做到尽善尽美,仿佛要将这些礼仪融入自己的骨血之中。
与此同时,墨婉莹在自己的院子里,听闻墨晓萱要进宫参加宫宴的消息,嫉妒的火焰在心中熊熊燃烧,几乎要将她吞噬。她像只热锅上的蚂蚁,在房间里来回急促地踱步,每一步都仿佛带着无尽的怨毒。“哼,她凭什么总是这么风光无限,在众人面前出尽风头,我绝对不能让她在宫里顺顺利利,一定要让她出丑,身败名裂!”墨婉莹咬牙切齿地说道,眼神中闪烁着阴狠的光芒。
终于,宫宴的日子在墨晓萱既期待又紧张的心情中来临。清晨,天边刚泛起鱼肚白,小桃便轻手轻脚地走进房间,伺候墨晓萱梳妆打扮。墨晓萱身着一袭淡蓝色的锦袍,那锦袍宛如一泓清泉,流淌着柔和的光泽。上面绣着的精致云纹,仿佛是天边自在飘荡的云朵,每一针每一线都倾注着绣娘的心血。领口和袖口镶着的白色狐毛,柔软而蓬松,宛如冬日里的初雪,为她增添了几分高贵与典雅。她精心梳着端庄的发髻,乌发如瀑,只佩戴了几件简单却不失华丽的首饰。一支温润的玉簪斜插在发髻上,簪头的明珠微微晃动,折射出璀璨的光芒;耳垂上的一对珍珠耳环,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摇曳,更显她的清新脱俗、气质不凡。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