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领命之后,便全心投入到开放互市的筹备事宜当中。他先是召集朝中大臣与边疆诸将,共商互市之细则。在宽敞明亮的殿堂之中,众人各抒己见,气氛热烈。

有大臣担忧道:“公子,这互市一开,倘若游牧民族心怀不轨,借交易之名行刺探军情之事,该当如何?”

扶苏神色镇定,从容作答:“我大秦边疆防线坚固,且互市之地可设重兵把守,只许交易货品,严禁无关人等靠近军营等机要之处,便可保无虞。”

而后,扶苏又亲赴长城,考察地形,选定了一处水草丰美且地势开阔的所在作为互市之地。

此地临近水源,方便人畜饮用,又有天然的缓坡可作了望台,利于监控全局。

待一切准备就绪,互市开启。那一日,阳光洒满大地,互市现场人头攒动。大秦的粟米、布帛堆积如山,游牧民族的牛羊马匹嘶鸣阵阵。大秦的商人带来了精美的陶瓷、锋利的铁器,牧民们则展示着珍贵的皮毛、乳酪。

互市当日,阳光倾洒在这片热闹非凡的土地上。

来自游牧民族的牧民们,骑着高头骏马,驱赶着成群的牛羊缓缓而来。那些牛羊膘肥体壮,毛色光亮,在阳光的映照下格外引人注目。

牧民们身着皮袍,头戴毡帽,脸上洋溢着质朴的笑容,眼神里却也透着精明与期待。

内地农耕百姓们则挑着一担担的粟米,推着装满布帛的小车,呼朋引伴地朝着互市汇聚。

粟米颗颗饱满,在布袋里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布帛色泽鲜艳,纹理细腻,随风轻轻飘动。

交易开始,一位身材魁梧的牧民牵着一头壮硕的牦牛,站在人群中大声吆喝:“上好的牦牛,换多多的粟米和布帛嘞!”

不远处,几个农耕百姓围了过来,其中一人伸手轻轻抚摸牦牛的脊背,仔细查看牛的状况,说道:“这牛是不错,可你想要多少粟米和布帛呢?”

牧民伸出手指比画着:“要十袋粟米,五匹布帛。”

百姓们纷纷摇头,开始与他讨价还价。“这太多了,最多给你六袋粟米,三匹布帛。”双方你一言我一语,争得面红耳赤,但脸上却并无恼意,反而带着一种对交易的热忱。

另一边,一位老牧民拿着几张精美绝伦的皮毛,那皮毛柔软顺滑,泛着油亮的光泽。

一位商人眼睛一亮,赶忙上前:“老人家,您这皮毛我要了,我给您十斤茶叶,还有这些精美的瓷器。”

老牧民闻了闻茶叶的香气,又拿起瓷器端详,脸上露出满意的神情,可还是佯装犹豫:“这茶叶味道倒是不错,瓷器也精美,可我这皮毛可是费了好大功夫才得来的。”

商人连忙又说:“再加两匹丝绸,您看行不?”老牧民这才笑着点头:“行嘞,就依你。”

在互市的角落,还有一些孩子好奇地穿梭在人群中。他们看着那些从未见过的物品,眼中满是新奇。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