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试卷轻轻落在他的面前,他迅速浏览起题目来,只见一道道策论题目犹如一道道难以逾越的雄关横亘在眼前。
有的是关于如何兴修水利以促进农事发展,有的在探讨怎样整军经武从而提升大秦军队的战斗力,还有的在思索如何平衡商业与农业之间的微妙关系。
这些题目不但需要对经史子集有着深厚的理解与感悟,更要对当下大秦的国情有清晰透彻的认知与分析。
洪宏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狂跳不止的心平静下来。他的思绪飘回到故乡,想起那些因干旱而荒芜的农田,那些因气候干旱而满面愁苦的百姓,还有在旅途中偶然听闻的匈奴军事动态。
他缓缓提起笔,开始在试卷上奋笔疾书。在论述兴修水利时,他巧妙地结合曾在古书上看到的水利工程之法,又细致地考虑到大秦各地不同的地理差异,详细地阐述了针对不同地区最为适宜的水利建设方案;
谈及军队建设,他深入分析当下周边的紧张局势,大胆提出训练精锐兵种与加强边境防御工事相结合的创新策略;
说到农商平衡,他从民生基本需求与国家财富积累的双重角度出发,给出了鼓励正当商业活动同时全力保障农业根基稳固的独到思路。
随着他手中笔锋的不断游走,洪宏逐渐沉浸在自己的答题世界里,周围的一切喧嚣与纷扰仿佛都已不复存在,只剩下他与试卷上的问题在进行一场无声却又极为深度的思想碰撞与交流。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流逝,待他写完最后一个字,轻轻放下笔时,才猛地发觉手臂酸痛不已,但心中却满是畅快淋漓之感,仿佛已经清晰地看到了未来自己为大秦鞠躬尽瘁、效力朝堂的那一抹曙光。
会试过后,洪宏成功获得了参加殿试的资格。在殿试前的准备期间,他愈发感受到了竞争的激烈与压力。那些同样通过会试的佼佼者们,个个都在摩拳擦掌,准备在殿试中一展身手。
与洪宏一同进入殿试的,有在会试中以策论见解独到而备受瞩目的江南才子李飞。
他出身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才思敏捷,其文章往往引经据典,颇具深度。
还有白鹿书院的高材生赵启元,他在经学方面造诣深厚,对各种经典着作的理解和阐释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且思维严谨,逻辑清晰,在白鹿书院的多次考核中都名列前茅。
此外,世家子弟王宇也不容忽视,他不仅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和丰富的知识储备,还具备卓越的口才和应变能力,在以往的社交场合中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气质和谈吐。
殿试当日,洪宏与其他考生一同进入咸阳宫大殿。大殿之上,气氛庄严肃穆,嬴政高坐上位,其下扶苏亲自监考,文武百官分列两旁。洪宏深知此次殿试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对他个人学识和才华的考验,更是他实现抱负、改变命运的重要契机。
在答题过程中,洪宏全神贯注,将自己多年的所学所思一一诉诸笔端。他针对扶苏提出的关于国家治理、民生改善等问题,结合历史经验和现实情况,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