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望着老师离去的背影,轻轻叹了口气,他知道观念之差难以轻易弥合,这分歧或许会让他们的师徒关系出现裂痕,但为了大秦,他不能妥协。

这时,嬴政的身影出现在前方。他身着一身华丽的黑色龙袍,袍上的金龙刺绣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头戴冕旒,冕旒上的珠玉随着他的步伐轻轻晃动。他的步伐沉稳有力,每一步都仿佛带着千钧之力,眼神深邃而威严。

扶苏连忙收敛思绪,上前迎接,恭敬地行礼“父皇,您怎么来了?”

嬴政看着扶苏,眼中露出一丝欣慰,他刚刚来,听见两人的争论,没想到现在的扶苏竟然对分封制发生了改变,嬴政嘴角微微上扬

“朕来看看你。方才朕听到你与淳于琼的争论,朕很意外,你竟对郡县制有如此见解。”他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在空气中回荡。

扶苏恭敬地回答“父皇,郡县制确有其优势,儿臣近日深思熟虑,方有此观点。儿臣观古今之变,分封之害大于利,而郡县制可保大秦之统一与强盛。”

嬴政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吾儿有此等见识,朕心甚慰。走,陪朕走走,朕有话与你说。”

说罢,他抬脚向前走去,扶苏赶忙跟上,父子二人沿着小径缓缓前行,路旁的树木在风中沙沙作响。

寒风吹过,像无数冰冷的刀刃划过扶苏的肌肤,他却仿若未觉。他的目光坚定地望着淳于琼离去的方向,心中五味杂陈。

这凛冽的寒风,恰似他此刻所面临的局势,寒冷且棘手。他深知自己与老师的分歧如同这寒风中的孤木与暴雪,对立而鲜明。

每一阵风过,都像是分封制拥护者的声声质疑,冲击着他的信念。可他的内心,有一团燃烧的火焰,那是对大秦未来的笃定。他不能因循守旧,哪怕是面对恩师的愤怒。

他想起了那些金戈铁马的画面,若大秦因分封制陷入战乱,百姓又将流离失所,那是他绝不愿看到的景象。

这寒风,更让他清醒地意识到,推行郡县制的道路布满荆棘,但为了大秦的长治久安,他必须坚守。此时的他,虽孤身面对这寒风,却如寒梅傲雪,有着不容动摇的决心。

“扶苏,你以为大秦接下来该怎么走?”

扶苏微微沉思,而后看向嬴政,恭敬地说道:“父皇,儿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将六国贵族聚于咸阳以及修养民生。”

嬴政眼中闪过一丝疑惑,问道“为何?此举有何益处?”

扶苏神色凝重地回答“父皇,六国虽灭,但六国贵族之心未死,其在故地仍有不小影响力。若将他们聚于咸阳,可便于监管,使其远离故土,难以兴风作浪,此为安内之法。”

嬴政微微点头,又问“那民生之事又当如何?”

扶苏目光望向远方,缓缓说道“父皇,大秦连年征战,百姓苦不堪言。如今当休养生息,轻徭薄赋,鼓励耕织。可令各地官员组织百姓开垦荒地,兴修水利,让百姓有田可种,有粮可食。同时,减少不必要的工程征役,使百姓能安居乐业。如此,大秦根基方能稳固。”

嬴政一边走一边轻抚胡须,“嗯,吾儿之言有理。只是将六国贵族聚于咸阳,恐有诸多不便,也易生事端。”

扶苏赶忙回应“父皇,可在咸阳为他们划定区域居住,给予一定待遇,但严禁其私蓄兵力,同时派密探监视其动向,有异动者,严惩不贷。”

嬴政停下脚步,转身看着扶苏,眼神深邃“民生之事,关乎大秦国运,轻徭薄赋虽好,但大秦初立,百事待兴,所需用度亦多,如何平衡?”

扶苏上前一步,“父皇,可从商贾入手,适当鼓励商业发展,增加赋税来源。同时,朝廷节俭开支,减少奢华用度,将钱粮多用于民生建设。”

嬴政沉思片刻,嘴角露出一丝笑意,“吾儿考虑周全,此事朕会细细思量。”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