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江被他说的话所吸引,迫不及待的追问,
“通俗文学?有点意思。”
“现在国家发展飞速,大家的物质条件满足以后,必然会有精神上的追求,那么各类文化和艺术作品必然会收到追捧,但是由于目前国民的文化水平不高,那么接地气就显得极为重要。不管是文学创作,还是各类文艺表演,通俗易懂一定是第一要务。”
“我始终认为文艺并不是孤芳自赏,也不是一群艺术家关起门来自娱自乐,艺术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它起源于群众,但不能脱离群众。伟人曾经也说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好好好!”
陈江听完立马拍手赞赏,神情很是激动。
“看看,一个孩子都明白的道理,有些人竟然.....哼”
陈江很是气愤,只得冷哼一声。
“老陈,别气了,气大伤身。”
王元熙赶紧伸手,在他后背轻抚。
“是啊,陈校长,以后咱们的生活都会越过越好的,过去的事就过去吧。”
胖婶也在一旁安慰。
只剩下老钟和张晓玲俩人有些吃惊,互相对望了一眼,又默默收回目光,换上一副正常的神色。
张晓玲:老钟,你教他这么说的?
老钟:不是我,我可没有啊。
张晓玲:我相信你,你应该没这个水平。
老钟:???
.....
谁也不知道,在这短短的几秒钟,他们两人通过目光的交汇,已经完成了一段双口相声。
“你是在哪看的这些?”
震惊之余,陈江不忘疑惑的询问。
“我就是爱看些杂志,然后结合政策和生活实际,总结出来的。怎么了,陈叔,我说错了?”
“没有没有,看的很透,不过.....”
他沉思了一会,这才缓缓开口:“这话,以后在外可别乱说,小心祸从口出。”
钟卫华重重的点了点头。
张晓玲并不想让这沉重的话题继续,于是便赶紧扯开话题:“听说最近服装二厂又推出了新产品,是一件短款的女士外套,我和你们说,那个质地......”
“对,我好像也看见了,那款式,可时髦了。”
“下次有时间,咱们约着去逛逛?”
......
“卫华,你的东西又乱放,这是你工作的信件吧?怎么带回家里来了?”
张晓玲摸到了他昨天忘记收起而遗留在沙发缝里的信封,拿在手中扬了扬。
“没事,收起来就好了。”
老钟适时的接过了张晓玲手中的信件,并冲着他眨了眨眼。
“额,其实是我的。”
钟卫华弱弱的反驳。
“华夏青年出版社首都东四十二条21号寄。”
老钟缓缓的念出了寄信人的地址。
“这是《青年文摘》杂志的地址?”
王元熙有些好奇。
“对,王阿姨你怎么知道?”
“王姨也喜欢看一些杂志的,《青年文摘》我也订了,所以我看见过出版社地址。”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