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彦昌走进临水阁楼时,天色已经完全昏暗了下来。

六子负责引路,他没有带吴彦昌进楼,而是七拐八拐,进了临水阁楼背后的小院。

大部分人从未进过这处小院,连玉三娘的亲信都是如此。

然而吴彦昌不同。

他对这处小院极其熟悉,熟悉到时隔多年他再次进入,能感受心跳骤停般的战栗感。

小小的院子遍植花草,郁郁葱葱,又挨着莲池,在有月亮的夜晚,水色倒映着月色,绝色到让人心颤。

这处小院是他们幽会的场所,他们在这里赏过月亮,喝过酒,有过一次又一次的肌肤之亲。

现在想来,恍如隔世。

“吴郎,你来了。”

六子退下后,靠在亭子边的玉三娘转过身来,她穿了一件月白色的袍子,素净的颜色衬出一张艳丽生姿的面庞,长长的袍角顺着石阶垂下来,像会幻化成人形的千年白蛇。

“今儿个有戏班子到附近的村子,我听说了,就特意叫人接了两个小戏子进来,叫你一起听听。”玉三娘道。

她手一指,吴彦昌顺着她的目光望去,亭子中央站着两个七八岁大的小孩,都是男孩,但眉眼秀气妍丽,一看就是唱旦角儿的。

他们也乖巧,一看玉三娘指自己,立刻脆生生地开口:“夫人想听什么戏?”

“戏听腻了,词曲会不会唱?”玉三娘道。

一个小孩露出为难的神情,另一个则鼓起勇气:“有谱子的话,可以试试。不过我们都是学戏的,如果唱得不好,夫人别怪。”

玉三娘笑了,递过早就准备好的谱子:“识字吧?”

“回夫人的话,师父教过的。”小孩看了一会儿,便唱了起来。

当听到那首词的时候,吴彦昌的心颤了一下。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那是吴彦昌最喜欢的一首词,苏东坡被贬后写的,符合他吴彦昌遭了权贵排挤后下放到这京郊水牢后的心情。

小孩子识字,却并不懂这词究竟是写什么,即使看得懂句子,也并不能体悟到这其中的心境,因此唱得并不带感情,一把嗓子脆脆甜甜,是童音特有的清澈。

然而曲子就是带有这样奇异的力量,一切都已经物是人非,但只要调子一响,仍然牵动着故人的旧心肠。

小孩子唱完了,玉三娘给了他们赏钱,叫来六子,带着他们下去了。

院子里只剩下他们两个后,玉三娘才幽幽开了口。

“当初,吴郎经常唱这首曲子,你可还记得,我当初是怎么劝慰你的?”

吴彦昌低声道:“你说,如果在京城里不得意,那么就在这远离京城的地方,做一对平凡的夫妻,也很好。”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