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万齐国大军,

在谢云逸的指挥下,开始了对韩子成的步步紧逼。

同时,

北部地区,

镇北军也在同一时间南下,

从后方展开对韩子成的攻势。

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韩子成仅仅在初期,进行了几次试探性的进攻。

一来是想看看齐军有没有破绽,

二来也是顺带着,给自己刷一刷战功。

很可惜,

镇北军戍卫北疆,常年与匈奴等北境游牧民族交战,无论是军纪还是战斗力,都不是镇东军能比拟的。

因此,

即便已经是出其不意战局了战机,

也没能从镇北军这边占到便宜。

见没有机会,

韩子成果断收缩兵力,

全部退至山谷内,静静等待着齐军的到来。

昭宁三年,十月二十二,谢云逸所率领的本部大军,已经抵达了山谷外。

策马来到山谷入口,

抬眼望去,

山道狭窄如咽喉,两侧崖壁陡峭,叛军已在隘口筑起木栅,礌石堆叠如山,弓弩手隐于高处,箭矢寒光闪烁。

仅仅一眼,

谢云逸心中便已明白,

想要正面突破,根本不可能。

即便成功攻了进去,肯定也需要付出很惨痛的代价。

想到高晚秋给自己下达‘速战速决’的军令,

谢云逸无奈,

只能尝试性的发起进攻。

随着一声令下,

战鼓擂动,号角长鸣,黑压压的齐军阵列,如潮水般向山谷入口压来。

远处,

高晚秋站在高地,

目光冷峻的望着前方战场。

“弓箭手,放箭!”

命令下达,

齐军阵中万箭齐发,密集的箭雨如黑云般遮天蔽日,朝着山谷隘口倾泻而下。

然而,

叛军早有准备,

木栅之后,盾牌高举,箭矢“叮叮当当”地钉在盾面上,根本没有造成多少伤害。

“重甲步兵,推进!”

前排齐军重甲兵手持巨盾,结成龟甲阵,一步步向隘口逼近。

但迎接他们的,

同样是密集的箭雨。

山崖两侧,

韩子成的弓弩手齐齐现身,箭矢如暴雨般射向齐军。

但是在面对齐军身上厚重的甲胄,同样也没有太大的效果。

只是随着齐军越来越靠近......

“滚木礌石,准备——放!”

张郃一声令下,

叛军士兵砍断绳索,堆积在崖壁边缘的滚木礌石轰然砸下。

巨大的圆木顺着陡坡翻滚而下,将齐军的阵型冲得七零八落,礌石砸在盾阵上,哀嚎之声不绝于耳。

与此同时,

山谷的另一侧,

镇北军同样在发起进攻。

这支常年与匈奴厮杀的边军确实强悍,他们不惧箭雨,悍不畏死地冲锋,甚至有几名死士成功攀上隘口,与叛军短兵相接。

只是,

当他们前脚刚登上隘口,

下一刻,

就要面对茫茫多叛军的围攻。

狭窄的山道上,

齐军根本无法展开阵形,只能以血肉之躯硬冲,最终死在叛军的围攻之中。

连续几天,

齐军从清晨至傍晚,

甚至在凌晨时分,也曾发起过几次高强度进攻。

但是,

除了损兵折将外,

没有任何收获,根本无法踏入山谷半步。

面对这样的结果,谢云逸眉头紧锁,心中也是深感无奈。

山谷两侧悬崖峭壁,进出口道路狭窄,任凭自己有再多的兵马,也无法发挥出优势。

正常情况下,

面对这种局面,

最正确的办法就是耗!

山谷固然是易守难攻,但相对的,只要把谷口堵住,里面的人也出不来。

只要将人堵死在里面,这些叛军早晚会饿死。

但是!

这个办法,

直接被高晚秋否决了。

而且严厉告诫谢云逸,必须要速战速决,不能拖延太多时间。

想到这,

谢云逸咬了咬牙,眼中闪过一抹决绝:“强攻不行……那就只能烧山了。”

但是,

在这之前,

肯定要先在周围,

挖出一片隔离带出来。

否则,

一旦火势太大,很有可能波及到自己人。

而且就连放火的时间,也需要根据风向而定。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