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叠甲本书全架空,不涉及任何的现实,本书进过3次大的小黑屋时间长达3个星期,小的不计其数,如遇到不通顺的地方敬请谅解,404修改了很多次介意的勿看
“扑通!” 一声闷响,平静的河面瞬间被打破,激起层层水花。刚大学毕业的林立,毫不犹豫地纵身跃入河中,向着落水者奋力游去。他拼尽全力,终于将那人拉上了岸,可一阵强烈的眩晕感袭来,眼前一黑,他失去了意识。
当林立再次恢复意识时,发现自己身处一个全然陌生的世界 ——1924 年新春伊始的汉口城。这里的英租界内,一座宏伟壮观的周家大宅格外引人注目。此时,天空中暴雨倾盆,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砸落在大地上,整个世界仿佛被一层白茫茫的雨幕所笼罩。
在这雨幕之中,一个年仅十五岁的少年静静地伫立在周家大宅的院子里。他叫周亦云,身姿挺拔,宛如一棵历经风雨洗礼的青松。雨水顺着他的发丝不断滑落,很快就浸湿了他身上的中山装,可他却浑然不觉,只是目光坚定地凝视着堂屋。
远处的江面上,一艘艘船只在风雨中穿梭往来,时不时传来响亮的汽笛声,那声音在这暴雨天里显得格外孤寂,却又似乎在彰显着这座城市作为交通枢纽的繁忙与重要。与此同时,位于周家大宅东侧的博学书院,传出悠扬的钟鸣之声。钟声清脆悦耳,在风雨中回荡,仿佛在诉说着这座拥有千年历史的古老城池所经历的辉煌与沧桑。
博学书院,就坐落在如今的江城四中校园内,它是中国最早的一批西式学堂之一。由不列颠王国基督教伦敦会牧师杨格非于 1899 年创办,最初名为博学书院,秉持着 “勤、朴、博、学” 的校训。
书院内那座标志性的红色钟楼,建于 1905 年至 1908 年间,历经岁月的洗礼,如今已成为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与魏氏纪念堂一同,见证着博学书院的悠久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博学书院为湖北省乃至全国培养了大量杰出人才,而如今,已经成为周亦云的林立已经从博学书院毕业,并且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大学部。
由于周亦云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聪明才智,被家族视为重点培养的继承人。周老太爷甚至越过了他的父亲周文复和大哥周致林,决定让年仅十五岁的周亦云继承家业。令人欣慰的是,大哥周致林对此毫无怨言,周家上下依旧和睦,团结友爱。也正因如此,林立很快就真正融入了周家。
“少爷,差不多可以上来歇着了,您都已经站了两个时辰了,再站下去可就要着凉了。” 远处,管家福伯撑着一把雨伞匆匆赶来,“少爷,我可是从小看着您长大的,有什么事就不能和老爷商量商量嘛?等太太和大少爷回来,看到您这样子,得多心疼啊。” 说着,福伯便要将手中的雨伞递给周亦云。
恰在这时,四合院大堂的正门缓缓打开,周亦云的父亲周文复一脸严肃地站在门边,说道:“进来吧,别站着了,要是病了,可就去不了广州了。”
周亦云听闻,不敢有丝毫耽搁,抬脚便走进屋内。他高声唤人取来干净衣物,随后快步走进来,他迅速褪去身上湿透的旧衣,换上清爽整洁的衣衫,仔细整理好衣领,轻轻拍了拍衣角,确认一切无误后,才深吸一口气,迈着沉稳的步伐前往见自己的父亲。一进堂屋,就看到周文复正端坐在大堂之上,静静地品着茶。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