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院落之外,袁绍一眼瞧见了守在院门口的侍卫,下令道:“速去传话给荀谌和郭图二人,让他们立刻到书房来见我!不得有误!”那侍卫躬身应诺一声,随后便转身急匆匆地朝着府外跑去。
看着侍卫离去的背影,袁绍稍稍定了定神,深深吸了一口气,然后低头整理下自己凌乱不堪的衣襟,努力恢复往日里作为一方霸主所应有的威严与气势。
做完这一切之后,袁绍挺直了腰板,迈着沉稳有力的步伐,缓缓向着书房走去。
过了没多久,只见荀谌和郭图一路小跑到书房门前,他们先是停下脚步,喘了几口气,轻轻推开房门,小心翼翼地走进屋内,来到袁绍面前后,一同俯身叩拜,并齐声说道:“属下不知主公传唤我等前来所为何事,请主公示下。”
袁绍见状,连忙抬手示意道:“友若、公则快快请起,无需多礼,来,都先坐下说话。”
待二人起身落座之后,袁绍这才开口问道:“不知二位可知荀彧与郭嘉二人日前是否身在邺城之中?”
话音刚落,荀谌便立刻站起身来,向袁绍深施一礼,恭恭敬敬地回答道:“回禀主公,舍弟荀彧早在一个多月之前就已经离开了邺城。前些日子,他曾寄信与我,说是如今已然投靠到曹操麾下效力去了。”
听到这个消息,袁绍心中不禁涌起一丝惋惜之情,但这种感觉并不强烈,也算不上有太多的遗憾。因为在他看来,荀彧虽然在内政方面颇有才能,但是自己这边还有田丰沮授这样的得力谋士,其能力丝毫不逊色于荀彧。相比之下,袁绍更为关注的还是另外一人——那便是郭嘉!郭奉孝!!!
“至于郭嘉……”荀谌欲言又止,话到嘴边却停住了,随后缓缓地扭过头去,目光落在了一旁正襟危坐的郭图身上。
只见郭图像是早有准备一般,迅速站起身来,恭敬地向着主位拱手作揖,态度谦卑地说道:“回禀主公,郭嘉昨夜刚刚前来向在下与辛评辞别,而后便匆匆离开了。此人性情孤傲,自视甚高,常常口出狂言。倘若他之前曾有言语冒犯主公之处,还恳请主公念及在下的些许颜面,饶恕于他。”
然而,此时的郭图心里却是暗自嘀咕着:可不是狂言嘛!昨夜那郭嘉竟然当着我和辛评的面大放厥词,说什么“真正聪明睿智之人,必然要寻觅一位能够全盘接纳并施行其建言献策的明主,如此方能成就一番丰功伟业。
可像袁绍这般人物,绝非我辈所能终生依托的对象。袁绍不过是学得了周公礼贤下士的一点表面功夫罢了,对于如何知人善任、用人之长这等关键之道,他全然不通。其人虽思绪繁杂,然毫无头绪重点;喜好筹谋规划,却每每优柔寡断。妄图与此等之人携手拯救天下苍生,并创立称王称霸之大业,无异于痴人说梦!”
想到此处,郭图不禁在心中暗暗冷笑一声。
闻听此言,袁绍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但这丝轻松并未显现在他那张严肃的面庞之上。
只见他面色阴沉,缓缓开口道:“昨晚刚刚离去,想来他定然还未行远。公则,速速拿着我的手令,然后前往寻那淳于琼将军。命他即刻挑选出五百名精明强干的士卒交由你统领。你们需沿着郭嘉离去的道路一路追寻下去,哪怕追到颍川之地,也务必要将此人给我带回!”说到最后,袁绍几乎是吼出声来的。
“诺!”站在一旁的郭图听到这话,心中不禁暗暗叫苦。他深知必定是郭嘉昨夜口出狂言之事传入了主公耳中,引得主公大发雷霆,故而才有此命令下达。
此刻,郭图只盼着此番抓捕不要牵连到自己身上,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然而,尽管心中如此担忧惧怕,郭图手上动作却是丝毫不敢有所迟缓。他赶忙应下一声,双手恭敬地接过袁绍递过来的手令,随即转身快步退出房间,朝着淳于琼所在之处奔去。
郭图离去之后,袁绍微微抬了抬手,向荀谌示意让他坐下。
待荀谌坐稳,袁绍方才缓缓开口说道:“友若啊,那荀彧已然投靠了曹操,不知令侄荀攸现今身在何处?”
听到袁绍发问,荀谌赶忙站起身来,但刚一起身便感受到袁绍抬手虚按两下,他只得顺从地重新坐好,然后恭敬地回答道:“回禀主公,舍侄荀攸向来喜好游历天下、结交四方豪杰。前些时日曾寄信于我,言明其欲往荆州拜访友人。依我推测,此时他应当仍身处荆州境内。”
袁绍听后点了点头,表示知晓此事,接着说道:“甚好!早有耳闻令侄乃是颍川之地不可多得的大才之士。既然如此,何不将他请来与友若你一同为国家效力呢?这样吧,你即刻修书一封,并选派一名得力手下……”
话说至此,袁绍忽然像是想到了什么一般,话锋一转,“不妥,还是烦请友若你亲自走上这一遭更为妥当。你过后待到军营传我口令,命文丑将军率领五百名精锐士卒随你同行。另外,再从府库之中调拨一些方便携带的贵重礼品和足够的粮草。我闻颍川及荆州多才俊。希望友若此去能够代孤广结善缘,多多邀请那些贤士归来相助。届时,我们齐心协力共同平定这纷乱之世局,还天下万民一片朗朗乾坤!”
台下的荀谌听得那叫一个激动。他再也按捺不住,霍然站起身来,疾步走到台前,然后双膝跪地,恭恭敬敬地向袁绍拜伏下去,口中高声说道:“主公您如此求贤若渴、广纳人才的赤诚之心,即便是古之周公恐怕也要远远不及!谌此次出行,必定会竭尽所能,以报主公厚恩!”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