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目前确实没有写长篇网文的能力,但是短篇似乎有点说法。
夏禹父亲为了表明自己确实是在意自家儿子的文化水平,家里的文学杂志基本是不断的。
无论是《读者》还是《意林》,甚至《青年文摘》,夏禹初高中时间基本一有闲暇就能从家里角落抓一本看看。
这间接导致了夏禹在学校里人缘相当不错,因为只有自己能在老师没收一本又一本的情况下还能源源不断的掏出其他的课外杂志。
杂志这种东西总能在枯燥无味的学习生涯中,给一群压抑的孩子精神上的慰藉。
夏禹清楚,这段时间几乎是杂志社疯狂发展的最后几年了,随后由于互联网这类新兴媒体的重创,杂志社一蹶不振。
但是现在,杂志报纸这一类还是相当有看头的。
而这些杂志最偏爱的,一就是心灵鸡汤类故事,小故事加哲理升华,很容易就进入学生的素材库。也是家长觉得对孩子有益的课外书。二就是情感纠葛文,明星名人花边新闻,满足大部分人的吃瓜心理。
况且这里有个绝佳的优势,那就是产出快而且稳定,稿件一经采纳,稿费都相当丰厚。
像是《读者》更是财大气粗,一个长篇的稿费能抵得上普通人家半月的生活支出。当然这都是极端个例,但是现在一个初中生能干什么,夏禹也没得挑。
夏禹将窗户擦干净,也大概理清了目前的思路。刚准备出发寻找自家老爷子跑哪了。就看到一个人背着手慢悠悠的走回来。
“回来的时候碰到了顾雪那丫头喽”。夏卫华从前厅找了一个马扎,一边看着夏禹在庭院支起桌子,一边闲聊道。
“顾标女儿”?李翠兰将最后一道菜端上来,接过话头:“而且顾标昨天是不是又输钱了?听人说顾雪昨天晚上的哭声一直持续到后半夜”。
“唉”。夏卫华深深的叹了口气,扒了一口米饭:“我听说是顾雪偷了人家包子铺的馒头,包子铺的伙计过来理论,顾标一脚就给一旁的顾雪踹跪下了,那个打哟....”。
“顾标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就是可怜了顾雪那丫头...”李翠兰被夏卫华的描述所感染,有些咬牙切齿,看着面前的饭都没了多少胃口。
夏禹闷头吃饭,对于饭桌上两人的谈话听了个大概,却没注意到自己身后土墙发生的动静,正对着夏禹的夏卫华却意识到什么,暗示一下李翠兰,不再多谈论这个话题。
早就魂游天外的夏禹思考投稿的题材,决定广撒网,在多家杂志社都试试,反正自己目前有不少想法,更重要的是,自己有充足的时间,经得起浪费。
按照习惯,晚饭一般是夏卫华收拾,兴许是今天的话题挑的不好,夏卫华和李翠兰两人都没吃多少,夏禹更是急匆匆的准备将想法付诸实践。
饭菜意外的留了不少。
“老婆子,这饭菜吃不完又不能放”。夏卫华一边收拾一边向屋内喊道,“只能扔了”?
“那能怎么办”?李翠兰的声音从屋内传来,“咱家又没有冰箱,这饭菜隔了夜不就只能扔了”。
“小夏啊”,夏卫华叫住一旁擦桌子的夏禹,低声说到“你去把这碗饭放到后面土墙上,顺带去厨房再拿一双筷子。注意动静别太大”。
夏禹接过瞅了一眼,碗里基本就是今天晚上的饭菜倒在了一起,夏禹虽然奇怪但也没多问,只是照做。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