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六年,岁末的荆州城,寒风凛冽,却也难掩城中的热闹与繁忙。刘备在众人的簇拥下,大踏步地走进府邸,脸上洋溢着志得意满的神情。诸葛亮一袭长袍,手持羽扇,不紧不慢地跟在他身后。
“主公,如今荆州已稳,益州之地也在我们的谋划之中,大业可期啊。”诸葛亮微微欠身,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
刘备哈哈一笑,拍了拍诸葛亮的肩膀:“全赖先生神机妙算,我刘备方能有今日之局面。”
两人正说着,一名士兵匆匆跑来,单膝跪地:“报!东吴使者求见。”
刘备微微皱眉,与诸葛亮对视一眼,而后说道:“快请。”
使者进入大厅,恭敬地呈上书信,刘备展开一看,脸色微变。原来,孙权邀请刘备前往东吴,共商联合抗曹大计。
“这孙权,怕是没安什么好心。”刘备将书信递给诸葛亮,神色凝重。
诸葛亮接过书信,细细研读,片刻后,轻轻摇了摇头:“主公,此去东吴,怕是凶多吉少。孙权久有吞并荆州之心,此次邀请,恐怕是鸿门宴。”
刘备站起身来,在大厅中来回踱步:“可若是不去,又怕孙权以此为借口,兴兵来犯。”
诸葛亮沉思片刻,说道:“主公,去是要去,但我们需做好万全准备。我会安排赵云将军贴身保护您,同时,让关羽、张飞二位将军在荆州城外布下重兵,以防万一。”
刘备点了点头:“也只能如此了。”
数日后,刘备带着赵云等人,乘船前往东吴。一路上,刘备心中忐忑不安,他深知此次东吴之行,充满了未知与危险。
到达东吴后,孙权亲自出城迎接,脸上堆满了笑容:“玄德公,别来无恙啊!”
刘备连忙拱手行礼:“承蒙仲谋相邀,备不敢不来。”
两人寒暄一番后,孙权便将刘备等人迎入城中。当晚,孙权在府邸大摆宴席,为刘备接风洗尘。
宴会上,歌舞升平,众人推杯换盏,气氛看似融洽。然而,刘备却始终保持着警惕,他的目光不时扫向四周,心中暗自提防。
酒过三巡,孙权突然站起身来:“玄德公,如今曹操势力强大,我们东吴与荆州若不联合,恐怕难以抵挡。”
刘备点头表示赞同:“仲谋所言极是,备也正有此意。”
孙权微微一笑:“既然如此,我们不妨先签订一份盟约,以示诚意。”
刘备心中一动,他知道,这是孙权的试探。若是贸然签订盟约,恐怕会落入孙权的圈套;可若是拒绝,又会破坏双方的关系。
正在刘备犹豫不决之时,赵云悄悄走到他身边,低声说道:“主公,此事需谨慎。”
刘备点了点头,而后对孙权说道:“仲谋,此事事关重大,备需与军师商议后,方能决定。”
孙权脸色微微一变,但很快又恢复了笑容:“无妨,玄德公可慢慢考虑。”
宴会结束后,刘备回到住处,心中烦闷不已。他知道,孙权不会轻易放过他,接下来的日子,恐怕会更加艰难。
深夜,刘备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突然,他听到窗外传来一阵轻微的响动,心中一惊,连忙起身。
就在这时,房门突然被人撞开,一群手持利刃的黑衣人冲了进来。刘备大惊失色,连忙抽出佩剑:“你们是什么人?”
黑衣人并不答话,直接向刘备扑了过来。刘备挥舞着佩剑,与黑衣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然而,黑衣人人数众多,刘备渐渐不敌。
就在刘备陷入绝境之时,赵云及时赶到。他手持长枪,如同一头猛虎般冲入敌群,瞬间将黑衣人杀得七零八落。
黑衣人见势不妙,纷纷逃窜。赵云正要去追,刘备连忙喊道:“子龙,穷寇莫追,先看看有没有受伤。”
赵云这才停下脚步,回到刘备身边:“主公,您没事吧?”
刘备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我没事,多亏了子龙你及时赶到。”
赵云皱了皱眉头:“主公,此事定是孙权所为。他见无法通过谈判逼迫您就范,便想暗中除掉您。”
刘备脸色阴沉:“孙权,你好狠的心!”
第二天,刘备带着赵云等人,怒气冲冲地去找孙权算账。孙权得知此事后,假装惊讶:“玄德公,这怎么可能?我孙权岂是那种背信弃义之人?”
刘备冷哼一声:“仲谋,你就别装了。昨晚的刺客,分明就是你派来的。”
孙权连忙摆手:“玄德公,这其中定有误会。我这就派人去查,给您一个交代。”
刘备见孙权不肯承认,也无可奈何。他知道,在东吴的地盘上,与孙权闹翻对自己不利。
于是,刘备强压下心中的怒火:“希望仲谋能尽快查出真相,否则,我们之间的联盟可就难以维持了。”
孙权连忙点头:“玄德公放心,我一定给您一个满意的答复。”
从孙权府邸出来后,刘备心中愈发不安。他知道,孙权不会善罢甘休,接下来的日子,恐怕会更加危险。
回到住处后,刘备与赵云商议对策。赵云说道:“主公,既然孙权已经撕破脸皮,我们不能再坐以待毙。不如趁夜出城,返回荆州。”
刘备摇了摇头:“孙权肯定已经在城门设下了重兵,我们想要出城,谈何容易?”
赵云沉思片刻,说道:“主公,我有一计。我们可以乔装打扮,混入百姓之中,趁乱出城。”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