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年,三月初六,洛阳·玄影堂

夜色沉沉,烛火映照在书案上的古籍之上,泛黄的书页透着历史的厚重。这本《道德经·残篇》,落款处清晰可见五个字——权谋与治世。

嬴无尘坐在案前,静静翻阅,指尖轻触着字迹微微模糊的书页,感受着其中蕴藏的道理。

董卓,一介乱世枭雄,他在这本残篇中留下了大量关于帝王权术的注释。书中的内容谈及如何以乱治乱,以力镇世,以谋定天下,表面上是治世之法,实则是最赤裸的权谋之道。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董卓的注释:世无绝对善恶,唯有强者能定道。

“夫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惚兮恍兮,其中有物。”

董卓的注释:世间虚实,阴阳互转,操控人心者,可断万世流向。

嬴无尘深深凝视着这些文字,指尖微微摩挲,脑海中缓缓浮现董卓的影像——那个狂妄、专横、贪婪、又充满野心的枭雄。

董卓读懂了权谋,却未曾悟透真正的道。

他将此书当作庙堂之术,却未曾察觉其中隐藏的武道。

嬴无尘目光深邃,他翻阅每一页,细细品味其中的每一句话。不同于董卓的霸道之解,他以另一种方式去感知书中的奥义。

在一段文字的注释旁,嬴无尘注意到一行极细微的刻痕,几乎被人忽视——

“阴阳断流。”

他瞳孔微缩,心神一凛。

此四字,并未出现在董卓的注释之中,而是藏在层层隐晦的文句背后,似有人故意将这四字隐去,仅留极浅的痕迹,唯有细细探查,才能察觉。

嬴无尘翻回前页,仔细梳理书中逻辑,他逐渐发现了一条隐秘的脉络——

权谋并非只是庙堂上的博弈,而是一种运转天下的方式。

若以刀法对应,则是“虚实相生,阴阳相化,以柔克刚,以刚破柔。”

董卓只看到了权谋之道,却未曾发现这些字句之间隐藏的武学玄机,难怪董卓的武学不像残篇里的武学。

嬴无尘手指轻叩书页,心绪翻涌。

阴阳断流,既是权谋之法,亦是战斗之道。

难怪董卓从未修习此招。

此招绝非霸道绝伦的阳刚刀法,而是一种“借势、化力、断流、翻盘”的武学,它讲究的不再是单纯的进攻与防御,而是如何掌控局势,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结果。

——真正的杀招,往往藏在敌人最难察觉的地方。

嬴无尘目光沉静,缓缓闭上双眼,开始细细推演。

这一夜,他未曾入眠。

三月初六,玄影堂·密室

密室中,灯火微晃,嬴无尘端坐其中,手握残篇,闭目沉思。

他在脑海中推演了一次又一次。

“权谋并非只是庙堂之术,亦是战斗之道。”

嬴无尘闭目推演,意识沉入刀势之中。刀法幻化出无数可能,在脑海中交错斩击。

“以柔克刚,以刚破柔……但若柔势太盛,便会失去杀意。”

他的刀意忽而变得沉滞,如同一泓静水,无法斩破对手。而下一瞬,刀势忽然暴涨,杀意如雷,直斩而下。

但——

太刚易折,太柔无力。

嬴无尘手中虚握的刀微微颤抖,意识中“秦影五式”的霸道刀法,与“阴阳断流”的诡谲灵动在不断冲突。

他的“秦影五式”刀法霸道而纯粹,讲究稳、迅、决,每一刀皆直击要害,绝无余地。而“阴阳断流”则是不断游走在刚柔之间,时而借力,时而吞噬敌势,时而不战而胜。

“秦影五式,太直;阴阳断流,太曲。”

嬴无尘意识到,他的战斗方式过于追求破敌制胜,而“阴阳断流”却是一门藏锋于无形的刀法——这与他的性格甚至都有所违和。

他尝试调整刀意,在一次次推演中,他渐渐找到平衡。

阴阳断流的本质,并非纯粹的刀法,而是一种节奏掌控的技艺。

普通的刀法讲究刀势迅猛,杀意贯穿,但此招却截然不同。

第一重境界:阴阳相生,真假难辨

刀势虚实交替,敌人难以判断下一招的去向。一招挥出,看似凌厉,实则只是虚影;真正的杀招,则已悄然至身后。

第二重境界:无影潜流,借力制敌

此式不以自身之力为主,而是引导敌人进攻,再反向借力,化解对方招式,并顺势反制。

第三重境界:断流翻天,以退为攻

此招意在引导敌人露出破绽,在敌人最强的一刻,刀势逆转,将对方的攻势反噬回去,完成最不可思议的反杀。

第四重境界:乾坤逆乱,局势翻覆

不仅仅是刀招,而是一种局势操控,利用敌人的行为习惯、心理破绽,让对方在无形之中落入掌控。

第五重境界:阴阳裂世,一念断流

此为最终奥义,已无招可寻,任凭敌人如何变化,皆在掌控之中。此刻,刀已不是刀,而是规则本身。

嬴无尘深吸一口气,他能感受到自己的意识正在融入这门武学之中,越来越深,越来越远。

脑海中,不断推演战局,不断领悟刀意。

第一日

嬴无尘尝试以刀意模拟“阴阳断流”,但刀势刚柔不定,失去准度。刀法刚猛时,未能收势;刀法柔和时,又失去杀机。

第三日

他以幻影对敌,试图让对手误判,但自己的心神却受影响,反被自身刀势困住。

第五日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