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朝堂,庄严肃穆,雕梁画栋间,龙椅之上的皇帝面容冷峻,目光如炬,审视着殿下群臣。大殿内气氛凝重,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一场关于国家命运走向的激烈争论,正一触即发。

“报——”一声急促的通报打破了朝堂的寂静,一位信使慌慌张张地冲了进来,跪地呈上一份加急军报。皇帝身旁的太监急忙接过,小心翼翼地呈到皇帝面前。皇帝展开军报,只看了一眼,脸色瞬间阴沉得可怕,猛地将军报摔在地上,怒喝道:“邻国欺人太甚!”

众大臣纷纷跪地,大气都不敢出。皇帝怒火中烧,咬牙切齿地说道:“邻国竟趁我朝国内旱灾,国力有所削弱之际,在边境地区频繁挑衅,制造事端。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朕绝不姑息!”

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大臣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皇帝扫视一圈,沉声道:“今日召集诸位爱卿,就是要商议如何应对此事,众爱卿可有良策?”

话音刚落,一位身材魁梧、身着武将服饰的大臣——兵部尚书赵猛,大步跨出,抱拳道:“陛下,臣以为此时应立刻出兵,给邻国一个狠狠的教训!我朝将士英勇善战,岂容他国如此挑衅?定要让他们知道,我大唐的威严不可侵犯!”赵猛目光炯炯,言辞激昂,充满了战斗的决心。

他的话音刚落,立刻有不少大臣附和。“陛下,赵大人所言极是,出兵方能彰显我朝国威!”“对,不能让邻国小瞧了我们!”主战的声音此起彼伏,在朝堂上回荡。

然而,户部尚书孙文却皱着眉头,站出来说道:“陛下,臣以为此时不宜贸然出兵。战争一旦爆发,必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今我朝刚经历旱灾,百姓还未从灾难中完全恢复,国库也并不充盈。此时开战,无疑是雪上加霜。”

“孙大人此言差矣!”赵猛立刻反驳道,“若不及时出兵,邻国必定以为我朝软弱可欺,日后定会变本加厉!况且我朝军队训练有素,定能速战速决,岂会陷入持久战,耗费过多资源?”

两派大臣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朝堂上争论得不可开交。就在这时,苏瑶挺身而出,她身姿挺拔,仪态端庄,虽身着女装,却丝毫掩盖不住那股自信与从容。

“陛下,臣有话要说。”苏瑶的声音清脆而坚定,瞬间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皇帝微微点头,示意她继续。苏瑶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陛下,各位大人,臣深知战争的残酷性。战争一旦打响,受苦的最终还是百姓。我朝刚刚经历旱灾,百姓们流离失所,生活困苦,还没有从灾难中完全恢复过来。此时不宜再发动战争,以免让百姓们再次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因此,臣主张先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争端。”

苏瑶的话刚说完,主战派的大臣们立刻炸开了锅。“苏大人,你一介女流,懂什么军事?只知道一味地求和,简直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一位大臣毫不客气地指责道。

另一位大臣也冷嘲热讽道:“苏大人,这朝堂之上,岂是你一个女子随意发言的地方?这等军国大事,还是让我们这些男人来决定吧!”

面对这些尖锐的指责,苏瑶的脸色微微一变,但她很快冷静下来,目光坚定地看着那些大臣,说道:“各位大人,我虽为女子,但也深知国家大义。我并非是在求和,而是在为国家和百姓考虑。”

苏瑶转身面向皇帝,行礼后继续说道:“陛下,唐朝虽然国力强盛,但经过旱灾的洗礼,国内的经济和民生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此时发动战争,不仅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会让百姓们再次陷入痛苦的深渊。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意气用事,而不顾百姓的死活。”

“再者,”苏瑶顿了顿,目光扫过朝堂上的每一位大臣,“外交手段并非是软弱的表现,而是一种智慧的体现。通过谈判,我们可以在避免战争的前提下,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尊严。若能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岂不更好?”

苏瑶的一番话,有理有据,说得主战派的大臣们一时语塞。但赵猛仍不死心,他冷哼一声,说道:“苏大人,说得倒是轻巧。可邻国狼子野心,岂是几句谈判就能打发的?若谈判不成,岂不是白白浪费时间,让他们更加嚣张?”

苏瑶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说道:“赵大人所言不无道理。但我们可以在谈判的同时,加强边境的防守,做好战争的准备。这样一来,既可以给邻国施加压力,又能让他们看到我们的诚意。若谈判成功,那自然是皆大欢喜;若谈判不成,我们也有足够的实力应对。”

皇帝听着苏瑶的分析,微微点头,陷入了沉思。朝堂上也安静了下来,大臣们都在思考苏瑶的话。原本犹豫不决的一些大臣,开始动摇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