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剩余的日军士兵完全没了往日的凶狠和嚣张。他们神情惊恐,眼神中满是绝望与迷茫,相互搀扶着,退出南京城。队伍中,有的士兵手臂上缠着染血的绷带,鲜血透过层层纱布,不断渗出,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刺眼;有的士兵一瘸一拐,每走一步都伴随着痛苦的呻吟,可即便如此,他们也不敢停下脚步,生怕被这可怕的死亡之地再次吞噬。
他们在城外寻了一处空旷之地,驻扎下来。士兵们横七竖八地瘫坐在地上,四周弥漫着令人窒息的压抑气息。他们的武器随意地扔在一旁,枪支上沾满了尘土和鲜血,仿佛也在诉说着这场灾难的残酷。
指挥官们聚在一起,眉头紧锁,脸上写满了焦虑。他们不时抬头望向远方,眼中满是期盼,盼望着各路从其他省区赶来支援的日军能够快点出现。他们清楚,只有等到援军到来,才能重新找回那已经消散的士气,才有一丝扭转局势的可能。
然而,等待的时间总是漫长而煎熬。每一分每一秒的流逝,都像是在他们的心头狠狠划过一刀。远处的南京城,依旧浓烟滚滚,那是灾难的余烬,也是他们失败的象征。偶尔传来的几声爆炸声,更是让士兵们的神经绷得紧紧的,每一次声响都能让他们惊恐地跳起来,眼神中满是惊惶。
在漫长而煎熬的等待中,时间缓缓流逝,十天的光阴仿若一个世纪那么漫长。终于,远方扬起阵阵尘土,上海日军以及其他地区赶来支援的部队,浩浩荡荡地抵达了南京城外。
这些新到的日军,军装笔挺,武器锃亮,与驻守在此、狼狈不堪的残兵败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当他们看到眼前这座被战争与灾难洗礼得满目疮痍的南京城时,脸上也不禁露出了震惊与凝重的神色。
自原子弹爆炸的那一刻起,这片土地仿佛被一层诡异的寂静所笼罩。曾经让日军闻风丧胆的那个拥有超凡能力的小孩,也如同人间蒸发一般,再没有任何活动的迹象。这让日军既感到一丝庆幸,又隐隐有些不安,不知道这个神秘的小孩究竟在谋划着什么,又或者是否还潜藏在这片土地的某个角落。
日军指挥部迅速组织人手,对原子弹爆炸区域展开了地毯式的搜索。他们小心翼翼地在废墟中翻找着,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藏有线索的角落。终于,在一片焦黑的瓦砾之下,他们发现了情报中所描述的那把刀。
然而,眼前的刀早已不复完整,只剩下两节红色刀身的碎片。即便如此,当士兵们试图拿起这两节碎片时,却惊讶地发现,它们竟然坚不可摧,非金非铁,沉重异常,无论怎样用力,破坏都无法让这碎片有丝毫的损伤。这神奇的质地,让在场的日军士兵们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心中对这把刀的来历和那神秘的持刀者,又多了几分好奇。
可让人失望的是,除了这两节碎片,其他的碎片却如同石沉大海,不知所踪。日军不甘心就这样放弃,他们扩大了搜索范围,日夜不停地寻找,却依旧一无所获。
日军指挥官知道,要是能研究出刀碎片的材质,他们的军事工事必定能实现质的飞跃。于是,在发现碎片后,他第一时间下令将这两块珍贵的红色刀身残片,小心翼翼地装箱,以最高等级的安保规格,紧急运往日本本土最顶尖的科研基地。
上海科研基地内,顶尖的材料学专家们早已严阵以待。当装着碎片的箱子缓缓打开,那两节散发着神秘光泽的碎片映入众人眼帘,专家们的眼中瞬间燃起兴奋与好奇的光芒。他们迫不及待地将碎片放置在各种精密的检测仪器之下,试图从微观层面探寻其材质的奥秘。
X射线衍射分析仪将强大的射线穿透碎片,屏幕上呈现出复杂而又独特的晶体结构图像,专家们围在仪器前,仔细地比对、分析,每一个细微的特征都不放过;电子显微镜下,碎片的表面纹理被放大了无数倍,那些在肉眼下难以察觉的微观纹路,此刻清晰地展现在众人眼前,仿佛是大自然镌刻下的神秘密码。
专家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进行了无数次的模拟实验,试图合成出与碎片相似的材质。他们尝试将各种稀有金属按不同比例混合,在高温高压的极端环境下进行熔炼,可每一次的结果都不尽人意。
虽然困难重重,但专家们并没有放弃。他们坚信,只要能解开这刀碎片材质的秘密,不仅能让军事工事的防御能力大幅提升,在武器制造、航空航天等诸多领域,都将引发一场革命性的突破。在无数个日夜的艰苦钻研中,他们与这神秘的碎片较上了劲,只为揭开那隐藏在其背后的惊天秘密 。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