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景点
梁园由无怠懈斋、寒香馆、群星草堂、十二石山斋、汾江草庐、部曹第、佛堂、梁氏宅等和刺史家庙等建筑物组成,这些建筑物全为砖木结构,饰以木雕、砖雕,高雅精致。造园者巧妙地将住宅、祠堂、园林和谐地连结在一起。
十二石斋
十二石斋改建于清道光年间,升平路松桂里,梁九图在清初诗人程可则“蕺山草堂”旧址所改建的小型宅园。其内有紫藤花馆、一览亭等。庭园中设置有十二盆黄蜡石盆景,故此得名。
据1993年遗址现场调查考证,上世纪五十年代当地居民尚见个轩园门西向湖岸有照壁的残存基础。
佛山梁园景致(9张)汾江草庐建于清道光年间,在群星草堂西北侧, 刑部主事梁九图所建,为书斋及雅集觞咏之地。园内有大面积湖池, 夹岸花竹环绕, 并设置韵桥、石舫、个轩、笠亭、种纸处、水蓊坞、锁翠湾诸胜, 别有幽趣。
寒香馆
寒香馆建于清道光年间, 在松风路西贤里, 四川知州梁九章所建宅园。庭园遍植梅花, 异石林立, 清幽雅致; 厅堂作画室, 并珍藏多种名家书画, 所刻《寒香馆法帖》石亦藏于馆中。
群星草堂
群星草堂建于清道光年间,在松风路先锋古道, 大理寺主事梁九华所建宅园。园内巧布太湖、灵壁、英德等异石, 姿态万千; 亭堂台阁、栏槛回廊以及湖池水榭错落有致, 小巧玲珑。
梁园新园与老园相通,市民游客可通过老园区的韵桥走进新园区。
榕阁
榕阁为水边两层楼阁建筑,为整个梁园的制高点。
富荣里
富荣里有三间保留建筑,为清代沙洛铺富荣街的民居大屋,是研究佛山古建筑的样本。
半边亭
“半边亭”结构奇特,首层六角半边,二层四方完整,屋顶平缓,飞檐斗拱,可称是“求拙”之作。“船厅”三面为大型满历史文化
岭南园林
岭南园林是与江南园林、北方园林鼎足而立的中国三大园林式样之一,它的发展也基本经历了从皇家苑囿到私家园林的历程。早在2200多年前,南越王朝便在当时的国都番禺(今广州市区)兴建了宫殿及皇家园林。南汉时期,南汉王刘龚利用天然谷地在兴王府(今广州) 城南凿成西湖,即仙湖,湖中有洲称药洲。此后药洲美景历经宋元明清多位文人雅士的修葺,至清末依然为广州胜景。除了皇家园林外,广东地区在宋代时便出现了众多的私家园林,如宋代惠州的李氏山园、揭阳的彭园、曲江的西园等。这些私家园林的发展都为明清时期岭南园林的大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历史基础。
明清时期,随着中国文人园林的发展,岭南地区也迎来了自身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位于岭南腹地的佛山镇作为当时中国四大名镇之一,经济富庶、河网密布,富商巨贾、文人墨客咸聚于此,这为佛山园林的发展提供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主客观条件。明代时,先后出现冼氏家族的鹤园,东林园。进入清代,特别是乾隆之后,佛山园林出现了发展高峰,各大家族纷纷建造园林。而佛山松桂里梁氏家族作为佛山的侨寓大族也正是在在这种环境与氛围中开始了其自身的造园活动。
梁氏家族
松桂里梁氏
佛山向有聚族而居的习俗,松桂里梁氏家族原籍顺德县杏坛镇麦村,其始迁祖梁国雄为清乾隆年间人,初为卖香小贩,不久迁至佛山汾宁路设“兰宝香铺”扩大经营,于嘉庆初年定居佛山松桂里,生有三子,长子玉成,次子蔼如,三子可成。其后世代繁衍,至清道光末年,家族内人丁达二百余人,聚居地由松桂里发展至松风路西贤里及先锋古道、富荣街一带,尤以后者范围最大。
梁氏第二代
梁玉成:字恕堂,自幼随父国雄由顺德迁佛山,清嘉庆、道光年间承父业后,颇善经营,使家业百倍于昔,成为佛山巨富。除资产尽与两弟均分外,还乐于慈善公益事业,如赈济灾民、赠衣施药等,不可胜数。生子六人,长九章,次九仪、九华、九昌、九德、九图。洲窗。“荷香小榭”四周通透、里外交汇,把天、地、人完全融为一体。
人文特色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