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高峰的龙鳞科技员工停车场,穿灰色卫衣的男子站在通勤车旁,手腕上的智能手表正同步着某研究员的生物电数据。他的仿生皮肤下,纳米贴片模拟着目标员工的体温和脉搏,而手中的员工卡芯片,早已在三天前通过伪造的虹膜数据骗过了门禁系统 —— 那是某国情报机构花高价从内部泄露的虹膜模板,结合龙鳞门禁系统的逻辑漏洞制作的赝品。

男子的伪造工牌能通过门禁,是因为龙鳞科技的门禁系统采用 “虹膜 + 工牌权限双重校验”,但实习生误操作导致工牌权限临时覆盖虹膜验证(如权限同步时默认信任工牌 ID),黑客利用这一逻辑漏洞,结合泄露的虹膜模板生成临时授权码,使伪造工牌兼具权限与生物特征认证。

“王工,今天又带样品?” 司机接过员工卡时,男子刻意将手背的条形码对准扫描器,纳米墨水打印的工号在晨光下泛着逼真的防伪蓝光。他不知道,此时,龙鳞科技为核心人员车辆配备的 “晶脉” 防御系统已悄悄启动。“晶脉” 系统的座椅采用纳米纤维技术,不仅能监测心率,还通过织物上的纳米传感器实时分析皮肤电阻、体温变化等多维度生物电信号。男子手中的 “心跳镜像” 装置仅能模拟心率,无法掩盖因紧张导致的皮肤电阻异常。司机接过工牌的瞬间,近距离接触触发了 “晶脉” 系统的初级警报,只是车内众人对此毫无察觉。

(15:05)

隧道内的 LED 灯带宛如一条流动的光河,在车窗上投下长长的光轨。龙鳞科技的银色通勤车平稳地行驶着,速度保持在每小时 80 公里,逐渐驶入龙泽湖隧道。

车内的光线稍显昏暗,后排座位上坐着三名核心研究员,他们正全神贯注地讨论着石墨烯导热层的分子键合参数,似乎完全没有注意到前排乘客的异常举动。

坐在左侧的男子身着灰色卫衣,他的手腕处戴着一块智能手表。这块手表正以每 0.1 秒一次的频率发送着加密信号,这种通讯协议是某国情报机构特有的“夜枭”协议。

就在这时,一阵尖锐刺耳的电流杂音突然打破了车内的宁静。“滴——”这声音异常突兀,让人不禁心生警觉。紧接着,车载系统毫无征兆地发出了警报声,仪表盘屏幕也像是被一股强大的力量瞬间吞噬一般,眨眼间便陷入了一片漆黑。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犹如晴天霹雳一般,让原本安静的车内气氛瞬间变得异常紧张,仿佛时间都在这一刻凝固了。尤其是坐在驾驶座上的司机,他的身体猛地一颤,仿佛被一股无形的恐惧紧紧揪住,心脏也像是要跳出嗓子眼儿一样。

然而,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坐在后排的穿卫衣男子却展现出了惊人的反应速度。他如同闪电一般猛然起身,动作之快让人瞠目结舌。只见他手中的电磁脉冲器在瞬间释放出一道耀眼的蓝光,那蓝光如同夜空中的闪电一般,令人目眩神迷。

坐在副驾驶座上的司机完全没有料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他的身体像是被一股强大的电流击中,突然开始剧烈地抽搐起来。他的双手不受控制地紧紧抓住方向盘,身体则不由自主地向前倾倒,整个人就这样趴在了方向盘上,失去了对车辆的控制。

由于司机的突然失控,原本平稳行驶的通勤车在隧道内像是被恶魔附身一般,开始以一种极其诡异的 S 型轨迹疯狂地疾驰起来。车轮与地面剧烈摩擦,发出的刺耳声响在狭窄的隧道内不断回荡,那声音震耳欲聋,仿佛是来自地狱的恶鬼在咆哮,让人毛骨悚然。

“都别动!”就在这惊心动魄的时刻,右侧戴着棒球帽的男子突然发出一声怒吼。他的声音如同惊雷一般,在车厢内炸响,所有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得呆住了。

只见那男子迅速扯掉了脸上的伪装,露出了一张冷酷而狰狞的面孔。他的眼神充满了杀意,死死地盯着前方的司机和研究员们,手中紧握着一把黑洞洞的枪口,毫不犹豫地顶住了前排研究员的后颈。那冰冷的金属触感让研究员的身体瞬间僵硬,额头上冷汗涔涔,他甚至能感觉到枪口散发出的死亡气息。

与此同时,棒球帽男子的另一只手则如闪电般迅速地将一把锋利的刀刃抵在了司机的后腰处。那刀刃闪烁着寒光,只要他稍稍用力,司机的性命便会在瞬间被夺走。司机的脸色变得惨白,他的身体因为恐惧而微微颤抖着,不敢有丝毫的动弹。

然而,就在这紧张到令人窒息的时刻,一个微小的细节却在不经意间被隧道入口的监控摄像头捕捉到了。在棒球帽男子的耳后,一个微型通讯器的反光一闪而过。

车厢内的混乱仍在持续,研究员们的惊叫声此起彼伏,他们的脸色苍白如纸,手中的平板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纷纷掉落,在坚硬的地板上摔得粉碎,零件和玻璃渣四处飞溅。然而,在这片混乱之中,有一个细节却被人们完全忽略了——生物电座椅的织物表面正静静地记录着每个乘客的心跳频率。

这些座椅可不是普通的座椅,它们是龙鳞科技为核心人员车辆特别配备的“晶脉”防御系统的一部分。这套系统的每个座椅都采用了最先进的纳米纤维技术,能够极其精确地识别 12 种生物电信号,其中就包括当人处于极度紧张或恐惧状态下,肾上腺素激增时所产生的异常波动。

值得一提的是,通勤车的生物电座椅采用的是独立的光纤数据传输系统,而非传统的电磁信号传输方式。这种设计使得座椅的数据传输不受外界电磁干扰的影响,能够稳定地将乘客的生物电信号传输到车辆的控制系统中。

此外,生物电座椅的备用电源采用的是龙晶电池,这种电池具有出色的电磁屏蔽特性,能够有效抵御外界的电磁脉冲干扰。因此,即使在遭受脉冲攻击的情况下,生物电座椅依然能够正常工作,继续记录乘客的心跳频率。

相比之下,车载电子系统(如仪表盘、通讯等)使用的是传统电路,在遭受脉冲攻击后,这些电路迅速失效,导致整个车载电子系统瘫痪。这就形成了一个明显的技术差异:生物电座椅能够在脉冲攻击下保持正常工作,而车载电子系统则完全失效。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