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作为置地集团日本分公司的掌门人,霍健宁不可能什么都不给他知道,置地集团还得靠他去发展呢。

刚开始,霍健宁提出过反对。

这样的计划,风险太大了,作为一名会计出身的霍健宁,很清楚如果置地集团日本分公司这么去发展,万一遇到资金链断裂,会发生多么严重的后果。

不过,最终林浩然还是说服了霍健宁,而霍健宁也选择了相信这位对他而言属于恩人的老板。

这个布局,简单而言,一共分三个步骤!

第一阶段:蓄势布局。

第二阶段:泡沫狂欢。

第三阶段:胜利大逃亡!

他要学习前世李加诚、某皮带等大佬的办法,学习他们好的点子,弃掉不好的地方。

在地产平淡期甚至是危机期的时候,地皮、楼盘紧紧地拿在手中。

等房价大涨之后,再将这些资产逐一抛出,从而实现资本的巨大增值。

耐心与远见是地产投资中的关键,既然知道日本在不久的将来会发生经济泡沫,房地产会野蛮暴涨,他自然不会现在就建好楼抛售了。

因此,在经济泡沫之前,林浩然都没有打算抛售房产,而是以租待售!

当然了,这也有一个非常大的缺点,那就是,这期间只有投入,资金回笼速度过慢,仅仅依靠收租,想要大赚是不可能的。

放到其它公司,根本不敢这么做,毕竟拥有的资金流再强,也不敢肯定什么时候会房价大涨。

可林浩然不一样,他非常清楚,日本的经济泡沫期是从1985年开始,到1989年达到顶峰,到90年代初期,这个泡沫开始破裂。

而如今,已经是1981年了,距离经济泡沫的开端不过剩下四年时间罢了,许多地产项目,兴建都需要三四年时间。

所以,这个时间对林浩然而言,并不算长。

他只需要耐心地继续扩大公司在日本的地产规模。

当然了,仅仅依靠自己的资金,显然肯定是很难发展得更快的,为此,他已经制定了一个周祥的计划。

1981年到1985年,处于蓄势布局阶段!

在这期间,大量囤积地皮!

如今,东京的商业地价平均只有50万日元每平方米而已,可到了1990年的时候,这个峰值会达到恐怖的3650万日元/平方,所以,在泡沫来临前,他需要囤积大量的地皮,至于开发?慢慢来!

而资金这块,如果仅仅依靠他的资金去投资,显然太慢了,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与银行合作,通过土地转贷的模式,以土地为抵押向银行借款,然后购买新土地,再抵押的循环,实现资产规模3年内扩大比他自身投资58倍的规模。

比如,原本他在日本地产业可能只投资了一万亿日元,可经过这样的操作之后,他的资金可能会达到五万亿日元甚至更多的规模。

这一切,需要与日本有关政商界进行合作,政界,比如赞助自民党的建设族议员,提前获知《首都改造计划《综合保养地域整备法等政策动向。

这样,他便能够清楚东京的城市发展走向,从而买入最适合的地皮,获取最高的利益。

而商界,自然是与银行打好关系,比如旗银行,除此之外,他还需要与本土的住友信托、日本兴业银行等建立主银行关系,争取土地评估价上浮20%甚至更多的特色授信。

这样一来,他的资金问题,便不再是问题了。

想要快速扩张,仅仅依靠自己的资金,肯定是不可能的。

得学习佳宁集团、某大集团等的方式。

简单地说,就是不择手段地扩张!

当然了,他与佳宁集团这种不一样,他不担心自己会资金链断裂,香江那边的资产,是他最大的底气。

只要熬到泡沫期,这一切便都不是事儿了。

第二个阶段,也就是1985年到1989年,属于泡沫期的狂欢!

这个阶段,他要利用资本来运作,让日本分公司这边,吸纳更多的资金,同时,开始利用日本的资金逐渐进行跨国资本套利,比如收购美国纽约的洛克菲勒中心等!

第三个阶段,胜利大逃亡!

最终,在泡沫结束之前,开始进行资产出清,比如将手中的地产资产逐步转让,换取大量的资金,从而实现套现。

有些难以出手的产业,就利用其它办法,比如携带资产注资孙正义的软银集团。

最终,通过一系列的布局,林浩然打算在日本起码要赚几十倍的回报率。

至于最终能够从日本套现多少并且顺利逃离,他如今自然也算不出来。(本章完)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