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9章 张遂遭匈奴偷袭:计中计

王邑的话,让抱着弯刀的右贤王去卑神色也是一振。

感觉这个计策,可行!

当初他跟着大军南下,镇压黄巾起义。

谁知道还没有帮到忙,他们老家就发生了叛乱,老家的匈奴人断去了他们回归之路。

之后的十数载时间里,他们试图回去,又被袁绍大军给阻挡住。

几经周折,他们吃了无数的败仗,最终不得不在河东郡落脚。

这些年,他们想过无数次回老家,但是因为各种原因,一直不得前行。

如今这是有了回去的希望了?

去卑忙迎上前,对河东郡郡守王邑道:“郡守,详细说!”

王邑见去卑来了兴致,立马招呼呼厨泉和去卑到桌子边,然后摊开地图,三人在那里商讨起来。

最终,三人达成一致:为了能够尽快达成目标,防止河北大军又派人到箕关,匈奴单于呼厨泉派右贤王去卑立马回平阳,调动两万匈奴骑兵,分成两路。

一路联合河东郡大军直接杀向官渡,从后方袭击大将军张遂的营地,吸引大将军张遂主力大军的注意。

而另一路由右贤王去卑亲自统领,大约一万人,杀向乌巢,趁大将军张遂的主力大军被偷袭之际,尽可能地抢走粮草。

抢不到的粮草,全部焚毁,以报河北昔年杀死左贤王刘豹之仇。

得到的粮草,四二四分。

匈奴人和河东郡各大世家大族都占四分。

河东郡郡守王邑得两分。

商议好之后,王邑立马派人去找卫家家族长卫固和范家家族长范先过来。

三方又在一起商议了一番,都同意了此次计策。

当即,右贤王去卑、卫固和范先各自去整顿军队。

五天后的上午,三方大军汇聚,安全通过箕关。

部分匈奴人还妄想找机会直奔邺城。

然而,派出的斥候在半道上就遇到了成廉的飞虎军。

匈奴和河东郡世家大族的军队这才死了心,专心赶到黄河岸边,趁着夜色渡河,分兵两路,分别杀向乌巢和官渡张遂大军营地。

在大军渡河之时,张遂站在营地瞭望塔上,眺望着黄河方向。

看着极远处,火光度过黄河,像是璀璨的星河,张遂直接笑出声来。

匈奴真是没落了。

这么明目张胆地“偷袭”!

可话说回来,自古以来,匈奴作战似乎也没有太多的计策,大部分时候,依靠的是战马的超强机动性。

所以,当他们遇到了闪电战鼻祖霍去病,也擅长超强机动,而且懂得战法的军事天才时,匈奴人就溃败得一塌涂地。

而到了现在,这群匈奴人连他们祖先的能耐都没有了。

历史上,匈奴人这个时候已经彻底没落了。

这支匈奴人被曹操吞并。

另一支匈奴人没有到大汉疆域,在故土被鲜卑人给吞并了。

张遂摇了摇头。

这样看来,匈奴人的确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等结束了大汉疆域的乱战之后,北上鲜卑,看看击败另一支匈奴人的鲜卑人有什么厉害的。

田丰此时也爬上了瞭望塔。

眺望着远方,田丰道:“总感觉此计有些不靠谱。”

“荀攸、程昱、贾诩等人,都是智谋超绝之士。”

“他们应该能够看透这次计策。”

“曹操平时多有仰仗他们。”

“尤其是荀彧服毒自尽之后,曹操更是依赖他们。”

“此次,曹操真会坚持己见,不听劝告?”

张遂迎着田丰担忧的神色,不由得想到曾经看过的历史。

曹操虽然被称为汉末三国第一军事家,可他犯的错,其实真的有很多。

而且,全都是不听劝告的那种。

张遂记忆最深的三件:

第一件,历史上的曹操拿下徐州时,陈登劝过他南下广陵,趁势袭击孙策,早点一统江东,否则孙策会坐大,将来不好平定。

他不听。

他选择相信郭嘉的“孙策早晚死于小人之手”,江东唾手可得。

孙策的确死于刺杀。

但是,江东却被孙权牢牢占据。

第二件,曹操拿下汉中之后,刘晔曾经劝曹操趁势南下,趁刘备正在进攻益州时横扫,益州的人必定望风归降。

如果不这么做,益州很可能被刘备拿走,曹操也坚持不听。

然后益州被刘备平定,曹操又后悔不已。

第三件,赤壁之战,曹操问计贾诩和荀攸,想要南下,贾诩和荀攸都让曹操稳扎稳打,完全来得及碾压江东,没有必要冒进。

曹操又不听,非得就此趁机南下。

结果就是,赤壁之战,他败得一塌涂地,间接促使了天下三分的局面。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