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初霁,宋阳闲坐在家中,烧了壶滚烫的开水,沏上一杯香茗,坐在温暖的壁炉旁,翻看着彭世文留下的关于珍稀动物和山林野物的研究资料。
随着阅读的深入,那些奇妙的动物习性和生态环境,让他不禁沉浸其中,觉得趣味盎然。
而冯晓萱却一刻也闲不住,她把家里储存的黄豆倒在簸箕里,哗啦哗啦地仔细翻拣着,将混在其中的杂物和霉烂干瘪的豆子一一挑出。
她打算用这些优质的黄豆制作美味的豆豉。
中午时分,宋建国和王静雅并未回家,想必是去了邻居家或者亲戚家中用餐。
“小阳,开门!”午后,屋外传来宋军的呼喊。
宋阳放下手中的书本,快步迎出门外。
只见宋军和李嘉怡赶着一辆牛车停在院门口,车上装满了红薯、几袋玉米,还有一些南瓜和豆子。
他满脸疑惑,开口问道:“哥,你送这些粮食过来做什么?”
宋军手持竹条,轻轻抽打了一下水牛的屁股,吆喝一声,水牛拉着木轮牛车缓缓驶进院子。“这是爸妈分到的粮食,我给你们送过来。”
“是爸妈让你送来的?”
“不是。”
“不是说好了,今年的粮食都归你家吗?你赶紧拉回去。”宋阳说着,上前拉住了牛缰绳。
“小阳,其实我和你嫂子想了很久,我们觉得什么都往我们家分,这样不太合适。”
“这有什么不合适的?我有办法弄到粮食,手头也比你们宽裕,你们不用担心我。”宋阳坚持道,“你们家更需要这些。”
这时,李嘉怡面露愧疚之色,说道:“小阳,嫂子以前对不住你,私下里没少劝你哥,在分家的时候多争取些东西……这件事,我和你哥商量过了,都觉得那样做不对。
要不是你,我们哪能有那几百块钱?又怎么能这么轻松地住上新房?再说,爸妈一直跟着你们生活……
以前是嫂子做得不好,反而是你处处照顾我们,给家里送好东西,在两个孩子身上也花了不少钱,现在还帮你哥找了工作……”
“嫂子,别说这些了,分家不分心嘛。虽然分了家,我可从没把你们当外人。东西拉回去,我这儿真的不缺。”
宋阳心中一暖,觉得之前为哥哥一家所做的一切,都变得无比值得。
“我知道你这儿不缺,但这些粮食你必须收下,这是爸妈那份,你们就算拿去喂猪、喂狗、喂鸡都行。
要是拉到我们家,我们心里也不安,我就怕你哥送过来,你以为我不同意,所以才专门跟来的,你要是不收,我们心里过意不去!”
李嘉怡言辞恳切,“就连两个孩子都在问,为什么不给幺爸、幺妈和爷爷奶奶分粮食……我们总不能还不如孩子懂事吧。”
听到外面的交谈声,冯晓萱也从屋内走了出来。
听着三人互相推让,她不禁笑了起来:“你们再这样推来推去,反倒生疏了,阳哥,嫂子说得对,家里喂牲口都需要粮食,就留下吧。”
见冯晓萱都这么说,宋阳点了点头:“那就把车赶到仓库去吧。”
于是,宋军和李嘉怡将牛车赶到仓库,帮忙把红薯、玉米、南瓜和豆子都搬进仓库存放好。
宋建国是全劳力,王静雅的工分也不少,换来的玉米有六袋,红薯也有三四百斤。
别看水牛行动慢吞吞的,力气可不小,这些东西一趟就拉回来了。
两人还要回去拉自家分到的粮食,搬完东西后,便匆匆赶着牛车回村子了。
看着宋军两口子远去的背影,宋阳长舒一口气:“今天真让我意外。”
“就该这样才像一家人,不然我总觉得别扭……以后去弄粮食的时候,多弄点米面给大哥家送去,我们这儿天天米面不缺,他们家还舍不得,天天吃红薯粉和玉米糊呢。”冯晓萱微笑着说。
宋阳看着她,问道:“你这么想得开?”
“我是那种不讲理的人吗?”冯晓萱反问道。
宋阳笑了笑,关上院门,搂着冯晓萱的肩膀,一起回屋。
石河子村四十多户人家分粮,事情繁杂,宋建国和王静雅回来得很晚。
宋阳和冯晓萱做好饭,一直等着,直到老两口回来,才一起吃饭,他们顺便把哥哥嫂嫂送粮食的事说了一遍。
“这小子总算有点良心!”宋建国和王静雅相视一笑。
让他们更为欣喜的是冯晓萱的态度。王静雅饶有兴致地问她:“闺女,你真这么想?”
冯晓萱点头道:“妈,我说的是真心话,以前村里教我们识字的知青说过,任何家庭,只要有一个认知狭隘、个性强势又自私的人,对这个家庭来说,一定是场灾难。
他有本书,上面有句话我记得很清楚:男为天,天行健,自强不息;女为地,地势坤,厚德载物。男人在家有涵养,这叫天清,女人在家不发脾气,这叫地宁。
天不清,对家庭是伤害,地不宁,对家庭是灾难,男人领妻行道,女人助夫成德,阴阳结合,才能天长地久,我觉得这话特别有道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