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子,干完这事某请二三子喝酒吃肉!”

高兴之下他当即承诺请所有人喝酒吃肉。

接连几日一到傍晚,安装着水车的河边,都满是观看的人群。

甚至有一些扶余国人也闻讯偷偷前来查看。

刘裕怀疑附近所有人怕是都来看过这水车了。

不过刘裕也是理解,在阿兰寨这样的小地方,大水车应该也勉强算的上是奇迹了。

……

万事开头难,不过只要做好了第一件后面就容易多了。

很快的,匠人们又在庞云的带领下制作了十余架水车。

“这水车效果如何?”

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刘裕向负责水利的潘弘询问情况。

“明公这水车果然是好东西,每日竟然可以灌田百余亩。”

“百亩!”

刘裕在心中默默计算了一下,“如此说来至少还需建造三十架?”

“无需这么多,只需再建二十架就足够了!”

刘裕闻言先是一愣,随即反应过来,阿兰寨与四平水道纵横,许多地方并不需要水车提水灌溉。

刘裕这边进展顺利,何宇那边却反而遇到了不少问题。

刘裕在提出饲养豚之时忘记了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

那就是这个时代的豚并没有被完全驯化,而且也没有改良品种。

此时的豚不但长的比较慢,而且出肉量也不多。

对此刘裕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只是想到后世养豚之时都会先行对豚崽进行阉割。

因此他也建议除了种猪,其余的全部进行阉割。

何宇等人虽然有些将信将疑,不过也照办了。

反而是水产养殖因为已经有了之前的经验,再加上刘裕提供的后世的一些知识反而扩展顺利。

根据何宇的初步估计,以后每月阿兰寨鱼塘可以提供五万斤鱼。

……

转眼之间已是进入建始四年八月。

按照刘裕与百姓们的约定,此时也该给编户齐民的百姓分地的时候了。

分地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非常重要之事。

在此事上刘裕不敢擅专,他首先把此事向北部都尉吴正和太守李旦进行了汇报。

与此事一起报上去的自然还有大水车之事。

好在不管是吴正还是李旦此时对刘裕还是比较信重很快就同意了分地之事,吴正更是言明不日将前来阿兰寨。

……

如今阿兰寨编户齐民共计七百二十三户,丁一千六百八十八人,老弱妇孺二千一百九十六人。

按照高皇帝时期的标准每丁分地百亩,老弱妇孺折半。

不过这個标准到孝景皇帝时就已经无法维持。

到了孝武皇帝时除了偏远郡县外,每丁已经只分地四十亩。

刘裕与众人商议之后,决定暂时每丁分地五十余亩,老弱妇孺折半。

为了保证公平,先是把田地划分成一小块一小块,并进行编号。

所有人以抽签决定自己获得哪一块土地。

这阿兰寨和四平地区都是最肥沃的黑土,其实分到哪一块差别也不大,因此众人也没有什么意见。

很快就按照这个办法把田地分到了所有编户齐民的百姓手中。

分到田地后,百姓们都是感激涕零,从此他们有了自己的田地,生活便有了盼望。

有了田地,他们的根也就深深地扎在这块地方了,也就有了恒心。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