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广孝微微一笑,“秦王虽然年少,并且是第一次监国。”

“但是遇到山东河南这么大的灾情,却是表现的很镇定。”

“并不受文武百官的聒噪声音所影响。”

“能做到这一点实在是不简单。”

朱棣颌首,“这话咱倒是认同,当年老大第一次监国,就没他表现的这么稳。”

“还得靠他娘给他撑腰。”

姚广孝继续说。

“就拿秦王提出的以工代赈和经济对冲来说。”

“这两种措施,可谓釜底抽薪,能一劳永逸解决这次灾情,不留任何隐患。”

“在此之前,老衲都想的简单了。都没想到采用如此完善的措施来应对灾情。”

朱棣捋胡须,“这次老四的表现,也着实惊艳了咱。”

朱棣初衷只是和朱高煜打赌,让他能安分学习。

没成想却有意外之喜。

“不仅如此。”

“秦王头脑缜密,心思细腻,在未行动之前,还想到了不要声张。”

“这一切都显露了秦王非凡之姿,是个能成大事之人。”

“老衲看这次由秦王监国,不见得是坏事。”

“若不是通过这次监国,还发现不了秦王如此深藏不露。”

“老衲看在诸多皇子之中,就属秦王最是优秀,有潜龙之姿!”

潜龙之姿?!

朱棣抚胡须的举动一顿,眼睛划过一丝惊诧。

对于他这位老朋友姚广孝,他可太清楚了。

向来看人很准。

当年第一次见到朱棣,就认定他能成就帝业。

这才有了靖难之役。

朱棣能登上帝位成就一番伟业,姚广孝居功至伟。

姚广孝本事了得,自然是一身傲骨。

想入他的眼,获得他的夸赞,简直比登天还难。

但是眼下姚广孝却是不吝吹捧起了朱高煜,朱棣意识到老四确实比他想的要优秀的多。

毕竟老和尚的识人之能,世上无人能敌。

虽然心里对姚广孝的评价很满意,认为他有眼光。

但朱棣还是装腔作势地瘪了瘪嘴,“朕不苟同,老四虽然聪慧,但是还需历练。”

姚广孝笑了,提醒道:“陛下该去看书了。”

“走,回去看朕的书。”

“老四那小子还等着考考朕。”

“到时候,朕要答不上来,只定被那小子笑话。”

“咱可不能在那小子面前丢人。”

朱棣说着,朝大殿走去,继续看书学习。

宽敞的大道上,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三兄弟并排走着。

朱高炽堆满肉的脸颊覆盖和善的微笑,心情似乎没怎么受影响。

朱高煦和朱高燧心情不太好,而且越琢磨越不对劲。

“明显就是有解决办法。”

“但是老四究竟想出了什么好的办法解决山东河南两省灾情?”

朱高燧手心拍手背,满满的疑惑。

始终想不出来,老四究竟想出了什么经天纬地的妙招,说服了老爷子,入了老爷子的眼。

朱高煦傲慢叉腰,停在原地不走了。

“我不信老四一个不爱学习的人,办法能有多好?”

“老大,你问问那三个姓杨的大臣到底是怎么回事。”

“他们是朝中大臣,也是你太子府的属官,总得给你几分面子,你问肯定会说的。”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