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要打高棉,完全是摆在明面上的。边境地区调兵遣将囤积物资,根本不加掩饰。

还慢悠悠的。

六月通过计划,七月份才刚刚开始有所动作。

用了五个多月的时间调动集结,到十二月初才有百分之八十的进攻单位抵达指定位置,百分之六十的弹药补给堪堪到位。

这还是报上来的数据,实际情况还赶不上纸面统计呢。

为啥这么慢?

山头太多,都想吃肉,都不愿啃骨头。都想捞好处,都不愿下血本。

不但大山头之间推搡拉扯,大山头里的小山头也拈轻怕重,如何分配协调,是一项复杂,且变化不断的大工程……

当然了,公共面肯定不能实话实说。

领兵大将黎仲迅的对外公布是,人员装备齐整,将士气势如虹,正在等待最佳进攻时机……

黎仲迅不是装振奋,而是真的不担心。

自家调集了18个陆军师又15个旅、团,外加1个航空兵师,总兵力超过20万人。且全都是装备精良的百战之师。

高棉呢?

以民兵为主就算了,总数都不过十万。

训练不足、装备拉垮、人心浮动。有限几个还算能打的,差不多被他们自己内部杀完了。

敌我对比明晃晃的摆在这,黎仲迅有什么好担心的?

对他来说,接下来要进行的根本就不是什么战争,而是一场盛宴。

开动前先将利益分配好,才是重中之重。

黎大将军不紧不慢不慌不忙,高棉那边绷不住了。

眼看对面安南的部队越聚越多,到十二月上旬,武器差距、兵员素质差距不算,人数也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

继续等下去,劣势只会越来越大。

咋办?

与其被动挨打,不如趁着敌人毫无防备主动出击。

于是,十二月二十三号那天,高棉在同塔、西宁、安江、坚江四个方向的五个师跨越边境线,突然且迅猛的杀进了安南地界。

安南方面从上到下半点准备没有,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前沿单位一触即溃,几乎没做出任何有效抵抗,高棉人就已经长驱直入了。

黎仲迅慌乱间组织防御,但高棉人的突进速度超过了他发令的速度,战况发展实在太快。以至于他的命令,完全跟不上战场态势。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