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阵?”
“赶紧的,325房间,过来再说……”
曲卓瞅了眼响起忙音的听筒,猜测可能是那个什么沧浪公司的事。
稍稍合计了一下,拿起电话打去软件中心。
吴兰兰回家休息了,让韩文泓一点钟去宿舍喊醒方文山,给他个在学弟学妹们面前装十三的机会。
又打去北大,告诉软件工程系的徐主任,他下午有个重要的会,去不成了。方文山替他辅导同学们。
挂了电话换完衣服,溜达着去基金会,要了辆车奔新侨饭店……
海子里经伟会派梅老二成立一家商贸公司,有两个目标。
其一是,将眼下管理和经营混淆的模式分开,学西方人在商言商。
以公司的形式,将后续半导体和计算机方面与英国佬、小日子和港岛本土商人的合作落地。
其二是,在合适的时候,将合适的项目引入内陆落户。
毕竟外面的商人,对咱们的情况两眼一抹黑,需要一个可以信任的“引路人”。
为什么选梅老二?
他的身份。
外面人对咱们不了解,缺乏不信任。
梅老二的身份,能起到非常好的背书和保障作用。
正常来讲,这个眼下只有意向,还没有落地的“公司”,肯定是国资。
但梅老二把曲卓的话带回去,几位老大人觉得……还是很有道理的。
咱们对外面的资本,是欢迎中透着谨慎的态度。而外面的资本,对咱们是……又想吃肉又怕挨打。
这些年招商局和华润在外面的境遇,也证明了国资背景,确实容易引起某些人的警惕和排斥。
正好,几天前刚确定放开。时隔二十多年,私企再次变成了理论上允许的存在。
而且,虽然是私企,但股东还是公家嘛。
不能通过命令直接指导公司的运营,但可以通过股东大会达成同样的目的。
股份制这玩意,大人们还是很熟悉的,当年合营不就是股份制嘛……
再加上梅老二还说了,对咱们来说股东都是自家人,属于肉烂在锅里。以外面人的逻辑和思维看,属于不同“阵营”的利益分配。
这不比弄个国资背景,让他们警惕和防备要好的多?
综合下来一权衡,梅宣宁交上去的报告,几乎没费劲就获批了。
但在股权分配上,上面没按报告里的预想来。
曲卓琢磨出个正策支持、技术支持和产业支持三家持股,根本目的是尽可能给后两者输血。
按上面的意思一改,压根没“技术”和“产业”什么事了。
公司盈利虽然还是一分为三,但只有一份由核心酌情后,以经费的方式下拨给“技术”和“产业”。
这一酌情……呵~
现在计划的挺好,等全是窟窿的那天,用脚后跟想都能想到,肯定全是变化。
所以呀,今天新侨的这次碰面。曲某人不去就算了,既然他去了,注定是一场热闹……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