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是不可能继续打工了,这辈子都不会再打工了,做生意又不想做,么就只能去创一下业这样子来找点事情做。创业比打工有意思多了,创业又不像做生意,只是买点东西拿去卖。创业显得伟大,又创新,非常有意思。
说干就干,杨志立马就开始行动。正所谓势在必行,须早行。
有一句话,是这么讲的:
“光有想法和行动是不够的,还得有钱。”
但对杨志来说,钱和行动是有了,就缺点想法。
创业,创业,创点什么业好呢?
这是一个问题。
沃滋·基硕德说过:
创业是对人类命运的一种思考,是创业者利用能够利用的资源,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创新、管理、运营等等的一系列活动,并实现创业目标的一种人类劳动。
创业是由一系列连续配合、各自分工的活动组成的一种劳动。创业是有目标的,创业的最高宗旨就是实现目标,而不是为了创业而创业。创业中包含的任何一种资源、思想、计划、活动、和劳动,都要服从于这个目标。
杨志非常赞同沃滋·基硕德这个人说的话。他的这一番话,无疑启迪了杨志的思想,给他创业带来了思想启蒙,这相当于是给他的创业过程注入一种基因密码,等他的创业基因编写完整,他的创业思路成熟,那么他的事业也会在相应的环境中孕育而生。
任何一个伟大的事业,都是从零开始的。而从0到1,从1到10,从10到100,每个阶段,都不需要不同的思想,不同的人才,不同的资源,不同的劳动,来实现。
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时代,面临新的问题,就需要新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面对这些问题,最困难的就是缺乏相应的人才。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地球上人丁兴旺,但很多人往往不具备那种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很多教育也是停留在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模式中,把一个人的兴趣和思维能力活活扼杀在完成各科考试成绩的试卷上,当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被某种教育制度和教育模式按在地上摩擦的时候,培养出来的多半是一些为了拿一份高工资而苦苦读书的酒桶饭袋,一些呆子,他们的思维能力往往不是用在对事物奥义的思考上,也不是运用在对解决问题方法的思考上,而是用在如何打败出题老师这个问题上,与其说那是考试,不如说那是应试者与出题者之间的一场自娱自乐。表面上看,许多人是全科人才,但他们在面对大自然,面对世界,面对宇宙的出题和考试中,却显得百无一用。
真正的人才,是需要在一种包容、开放、公平、自由的环境中去养育和激发的,每一个人的大脑中都潜藏着无限的可能性,教育要做的就是养育和激发这种可能性。而不是养猪一样的,弄一张试卷当作秤砣,称斤论两的赶上台去,把社会搞的乌烟瘴气。
教育逻辑需要重新被改写!
杨志决定了,他第一个创业项目就是教育!
教育对人类来说至关重要。因为人一出生是什么也不懂的。和其他动物无异。但是随着年龄的成长,人类能够从其他动物中脱颖而出。其中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教育。
人类的大脑可以学习、储存、思考、发展知识。正因为这一点,人类可以通过教育来快速提升自己。那那些动物无法企及。但在遥远的远古时期,肯定有一个相当漫长的阶段,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模一样。就像狗与猫、鱼与老虎一样,只是自然界中的其中一个物种。
脑子是一个好东西。
正因为人类拥有了大脑,而大脑具备学习知识、储存知识、应用知识、思考知识、发展知识等等这些功能,才让人类成为地球霸主。
什么是知识?
知识就是隐藏在事物里的逻辑。
只要能够找到这个逻辑,并且运行它,事物就可以被创造。
人类正是凭借这一点获得文明和进步的。
否则以人类的身躯,十个人也干不过一只老虎。
可是人类却能够征服天空,征服海洋,征服太空,甚至在生命、量子、物理、数学、化学等等领域取得成果,这些都是一种逻辑的探秘。
那么宇宙中的终极逻辑是什么?
小智说它来自于一个更高层次的逻辑世界,那是一个怎样的逻辑世界?
这些都是非常有趣的问题。
人类发展到今天,通过古今中外许许多多人的探索,人类掌握了不少事物的逻辑。但是人类要继续往前走,还需要更多人的探索。
那么如何快速将这些逻辑传授给下一代,传授给有需要的人,也成了考验人类的问题。毕竟人的生命和精力有限,无法做到同一个人掌握多种逻辑,无法做到长生不老。
往往的情况是,一个人只具备一种逻辑,只擅长解决某一种逻辑,可在现实问题的解决中却需要多着逻辑。那么在这个时候,如何将其他人的逻辑引用过来这门技术,就显得至关重要。
这就是教育要承担的责任。
教育真正的目的,不是为了给教师发工资,也不是为了给学生找工作,更不是为了养猪。而是为了传递世界逻辑,传递知识。
而且是一些真正有用的逻辑和知识!
那么在教育过程中,就不应该浪费时间去学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因为时间对人类来说,非常珍贵。何况一个人的精力有限。
就目前来看,人一辈子活到80岁后,基本上是没有精力再做什么了,那时已经失去理智,已经偏离正确的逻辑。而在20岁以前,连社会一些基本逻辑都没掌握。20岁到40岁又要娶妻生子,养家糊口,还贷款。40岁之后,一些人进入法门,领悟一些逻辑,才算是一个人才。但也只能工作20年了,因为已经老了。
牛顿和爱因斯坦,他们在20多岁,就领悟了目前对人类来说最巅峰的逻辑,这是很了不起的!正是因为他们找到了这些逻辑,人类目前的很多东西才得以实现。可见逻辑的重要性。
从他们的生活轨迹来看,他们的思想环境和生活环境都处在一种开放、包容、自由的状态中,没有被一些人为教条所扼杀。这得以让他们静下心来思考,从而发现人类社会之外的世界的逻辑。借助这些逻辑,人们发明汽车、飞机、计算机。在医学、建筑、交通等等各方面取得丰硕的成果。
看看吧,人类社会之外,其实存在着一个庞大的世界,这个世界里的财富和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人类完全没有必要在一种狭隘的眼光下勾心斗角、相互争夺,相互制约。人类应该想办法团结一致,形成合力去探索世界,把时间、精力、知识用在攻克世界难题上面。而不是母猪护食一样的抢夺别人的资源和财富。
杨志想想自己的读书生涯,觉得自己的学生时代真是非常痛苦啊。包括现在的很多学生,压力也非常大。
为什么呢?
杨志觉得这主要还是教育方式和教育制度的问题。人们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一些到头来没用的知识,不得不花时间和精力去应对一些无谓的考试。
就拿语文来说,自己从小就在母语的语言环境中长大,平日里也说汉语,一辈子都会说汉语,所以有一辈子的学习机会,无论在学校还是在社会都可以学习。可是在学校考试中,语文的分数占比居然达到150分,非得要让一个孩子在小小年纪就要去理解一些几十岁的人写的东西,非得要让一个孩子在短时间内就得掌握从古至今的语言文化,让出题者极尽所能的去刁难一个孩子。英语同样是150分。单单这两个科目,要考一个好成绩就得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面对出题者的出招。而且这两个科目基本上是不存在什么显而易见的逻辑的,很难用常规思维去理解,除了花时间和精力死记硬背,别无他法。语文中还时常存在一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逻辑,非常让人生厌,也对一个人的理性思维非常具有破坏性。
这并不是杨志的英语和语文学的非常糟糕,他才这样认为。而是事实。现在的一些教育根本不是在学以致用的前提下进行,而是在一种为了学而学,为了考试而学的循环中刻苦奔跑。倒像是应试者和出题者之间的一种自娱自乐。为了完成这个模式,人们不得不花费时间和精力,不得不放弃兴趣,不得不停止自己的思维,去顺从一些干巴巴的辛苦教学。
所以,杨志的第一个创业项目是教育方向的。
教育可以促进社会发展,也可以制约社会发展。
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之所以遇到瓶颈,并不是人类的能力不足,其根本原因就是教育拖后腿!
我们假设,自从春秋战国之后的秦国大统一开始,人类就没有战争的摧毁,就没有社会大洗牌,就一直发展,那么,5000后,会是什么样子?
理论上来讲,5000后,人们都应该过上幸福的生活了吧。
可事实并非如此。
事实是每隔两三百年,国家和社会就要推倒重新来建,每隔两三百年,就得有一批人重新唱国歌重新升国旗。
根本原因就是教育的不足引起的。
当一些人的思想和逻辑发生病变以后,如果不及时医治、清理和根除,就会传染到社会逻辑上。从而导致整个社会瘫痪。
承担思想和逻辑传递功能、医治功能的就是教育。
哈佛大学!
人类世界最著名的一所大学!
这所大学著名的原因,不仅仅是大学里沉淀着人类古今中外最顶尖的知识和逻辑,还因为这所大学敢于求真求实。同时他们招收的学子,都是在社会上比较有特质的人,这些人要么在社会中处于比较重要的位置,比如政治家、企业家。要么是是有非同一般的头脑,比如思想家、科学家、医学、经济等等各方面的人。要么是具有非同一般的品质的人,比如勤奋、刻苦,正能量等等比较感染人的个性。
他们召收的这些人不一定是成绩最好的人,但一定是最具有培养价值的人。一旦学校花费大量的资源、金钱、时间和精力,将这些人培养成才,他们到社会上以后,可以给社会注入一种良好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知识和逻辑。从而带动社会良性发展。
这才是教育的意义所在。
哈佛大学毕业的社会精英,会让很多人羡慕不已。因为他们不仅有着不菲的收入,还有着璀璨的人生。可事实上,却没有多少人明白,学校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社会精英,学校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装裱人类的虚荣心,大学不是给人贴金的地方,而是传递知识的地方。
把世界中的一些逻辑和知识,传递到社会中,传递给其他人,传递给下一代,从而让人类社会健康积极良好的发展。
大学并不是人力资源机构,大学也不是供财神爷的地方,大学也不是给人锦上添花的地方,也不是将人分成三六九等的地方,不是给人发证的地方。
杨志思考着关于创业的一些问题,他就想到了关于教育的一些东西。并且打算把第一个创业项目定在教育方向。
现他面前摆着一张白纸,和一支笔。这不是用来写创业计划的。而是用来写辞工书。
“辞工书该怎么写?”
他略有疑惑。最主要是怕不符合公司的格式和要求。在进厂时,人事部的培训人员就说过辞工的事宜,说使用期提前一星期。转正后提前一个月申请。现在他已经过了一个月的转正期,就意味着要下个月才能离岗,否则没有工资。
现在工资倒也无所谓了,但总不能不辞而别。所以辞职申请书就显得特别重要,至少他是这么认为的。
他想到了助拉王志明,他已经在这个厂干了五年,应该知道怎么辞工,就拿出手机和他聊了聊。
“老王,在干嘛呢”
“没干嘛,在带孩子呢”
“有空吗,出来嗨啊”
“怕不得行,我老婆出去了,孩子没人看”
“啊啊,好吧。真是一个好爸爸好老公”
“哈哈~你呢,女朋友追到了没有啊……”
“没有”
“你没去加微信吗”
“加谁的微信?”
“一拉那个女孩子啊”
“周文华?”
“是啊,很多男孩子都行动了,再不快点小心后悔”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