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儿子的一番话在吕相心里反复权衡数遍,不得不说,此计几无破绽,吕蒙亨心内亦明白,但凡他联名数人上奏,哪怕太后强横,亦无理由推拒。宫中嫔妃一多,太后和皇后树敌就多,恐怕就会无法全力制衡皇上,总能使得皇上缓上一口气。若再有嫔妃先于皇后为皇帝诞下龙子,那太后再想不还政,恐这天下悠悠众口也堵不上了,太后如何都不敢再冒这天下之大不韪。
而若这入宫的嫔妃本身就是太后手下权臣的女儿,那……人心总有偏向,自家女儿和太后之间总是自家女儿亲近一些,届时这太后的阵营亦会分化。
吕蒙亨不得不为此计击节叫好,一石数鸟而不伤己身半分,这份计谋这番谋算,可与张良并列。
思虑周详,吕相便着手联络皇帝近臣,太常侍少卿溥正、枢密院中有周擎与陈同之、左散骑常侍云山、工部侍郎袁建安……
数日后朝堂之上,吕相吕蒙亨以皇后大婚两年有余而无所出,皇室血脉无以为继,大宋江山社稷不稳为由,恳请皇上广纳妃嫔,为皇室开枝散叶。
此奏疏又得数名大臣附议,一时朝堂之上议论纷纷,众大臣目光均望向刘太后。
刘太后目光沉沉,面色难看,显然未曾料到会有此上奏。
帝后大婚已有两年不止,却无一男半女,这在普通百姓家中恐也要纳妾以续香火,何况是在皇家。
刘太后心知此事无法驳回,也不敢驳回,哪怕心中对此奏疏深恶痛绝,亦不敢当堂发作。她只将目光转向皇帝,这个儿子,虽非亲生,但一直对自己恭顺有加,不曾违逆半分。
她开口说道:“皇帝对此如何说法?”
赵祯自是早先已被知会过,此时脸色淡淡,看不出喜怒,听得太后问话,恭敬地说:“但凭母后做主。”
这是刘太后听儿子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往日里她心中是十分满意的,可今儿个她却心头有几分膈应。
说道:“为着皇家开枝散叶想,哀家自不会反对,着礼部拿了名册来吧,皇帝与哀家一起挑一挑。”
这是应下了。
吕蒙亨心内松了一口气,虽说着结果意料之中,但没有太后应承,终究不敢放心。
礼部尚书谢玉笛出列称“臣遵旨”,众朝臣一时也是炸开了锅,朝堂上只闻一片嗡嗡声,更有的心下已思量起来,自家里头是否有年纪合适的女儿家,若是能入选,今后说不得能父凭女贵。
刘家东府。
卫国公刘栋下得朝来,来不及换下官服,便往老太君的蔼晖堂而来。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