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情!
人多好!
人多力量大。
人口少,整体所面对的生存压力可能比较小。毕竟吃饭的嘴巴少,需要的生活物资自然少,也就更加容易养活。
但是,人口,换个侧面来讲却是生产力的一大要素:劳动者——没有劳动者,物产可不会凭空出现。
再要说得不太好听些,人,还属于另一大要素:生产资料——进行生产时的资源和工具。
人口不仅能带来物资产出,同样还会有【安全】产出,也是武力的基础。
想象一下,当身处荒郊野外之时,或孤身一人,或三五的小队,或大群人聚集……的情况。人数多少将直接导致心态的不同。环境越危险,人越多就越安全——不论是因为力量集中,还是风险被分摊。
再者,大型一些的工程,人少了实在干不了。愚公移山,子子孙孙无穷匮,或终有完成之时……可时间上遭不住啊。
总之就是,除非生活物资不足,从而引发内部矛盾、争夺、冲突,进而带来不稳定,人口是越多越好的。
也因此,“人口普查”势在必行。至少得知道,必要之时有多少人力可以动用……该找机会开个“人民代表大会”,好加深彼此的联系,也顺道了解一下各处的状况。
尤其是现在。还还不知道有多少人,真乐意有自己这么个天降系的先知。
.
说到各个聚居点。之所以百多人一地,分散居住,其主要原因是:受所能获取的生活物资——更因该说是“生存”物资——所限,而导致的结果。
部落掌握了初级农耕技术,脱离了“野人”那种“走到哪里就吃住到哪里;哪里有吃喝就往哪里去”的,完全依赖于狩猎和采集的游猎生活,出现了种植和定居的倾向。
然而粗放型的农耕方式,不论种植技术、工具水平,还是作物自身产量的因素,一片土地能养活的人口存在着一个并不高的“天花板”——“不高”还是粉饰美化后的遣词用语。
采集和狩猎依旧是生存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故此,当一个聚居点的人口“太多了”之后,“分家”工作就必须启动——一地物资实在养不活多少人口。
而且,历代先人也注意到了,当一片土地被索取超出了所能恢复的物产之后,“天花板”将会下降且恢复困难的事实。比如连年耕种必然会出现减产歉收,又比如林子里所能采集狩猎到的动植物资源会因不断“被大量伸手”而逐年减少……
“物产不足”的苗头一经出现,“分家”程序即刻启动。有时甚至还不得不考虑搬家问题。
当然了,这些也是部落向周边、向未知的远方,迈出探索世界的重要一步,是好事来着。
.
“探索”是好处,但人力分散终究会有各种不便。光传达信息的成本就会大上许多。
“想办法提高单位土地所能支撑的人口基数,以便建立更大型的聚居点”,以及“建立更加通畅便捷的联系方式和移动方式”,将作为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被先知记了下来。
只是,一个都急不来,哪怕明白它们真的很重要。
.
由于农业产量低下,存储需求不大,陶器技术,初级的虽说已经掌握了么……但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谷物的存放,依靠稻草麦秆包裹能存储一部分;在山洞干燥处挖坑,防潮防虫鼠的处理一番之后又能存放一部分;皮革缝制的袋子,除了装液体,这种小颗粒状的自然也没什么不可以——不嫌浪费皮革的话;然后,枝条藤蔓编制的箩筐篓子,虽然不防潮,但短期存储也无需担心……结果就是,没有了制造大陶罐的需求。
陶器在锅碗瓢盆之类的餐具分支,其需求量同样低下。
碗、瓢、小盆儿,少量木制的就够用。大的……用不上。
肉食有时也会尝试石板烧,但主要依靠明火烧烤,有木签足矣。
水果类直接上手,拿了用嘴啃。
块茎类,或烘烤,或埋火堆下灰堆里煨熟。同样无需额外的餐厨用具。
煮汤总该用到锅了吧?凹坑铺上一块皮,不透水的那种,放入食材加上水,然后再把搁火堆里烧至高温的石块扔进去……
谷物类,简单粗糙些的,连茎带秆“烧麦子”,就是明火烧烤,熟了就抓一把谷粒放手心里搓,待搓掉了谷壳就能吃了……精细些的会用石头磨成粉、和成面团后埋在火堆下的灰堆里。再有其它……按长老的描述,应该是一种需要在【火窑】里烘烤制作的,即硬且脆的,黑面包(?)。
总之,生活一般不用陶器,也用不到陶器,所以也就不发展陶器……也更不知道,有了陶器才会有的全新应用。
.
事关吃喝,这个不能忍。
陶器不陶器的先不管它。是稻子,可以蒸煮米饭,各种炒饭。是谷子,馒头面条、糕点饼干、烧饼油条……好吧,油条要先跳过,油炸的近期没戏。
哦,手艺的确是个问题,到底先知长这么大都没做过啥饭菜。
但尝试二字,是绝不能放弃的。
.
制陶,其实是相当重要的技术。
容器类,不论存粮还是储水,随着人口增加物产增多,必将显得越来越重要。瓦片之类的建材……一时可能还用不上,但以其易塑形易制造的特点,完全可以考虑拿来替代一部分石制部件。
.
对了,族内普及的钻木取火技术,虽然进化到了使用木弓的“弓弦钻木法”,但此法效率并不高。至少,在钻火棍中下段添加了提供惯性飞轮的易洛魁式取火法,也叫泵钻(?)的面前,效率还是差了不少。
正好,这种中央有空洞的圆形飞轮,与其费力用木头或石头制作……不如直接烧陶制作。
嗯~
时间就是金钱,科技就是生产力。
尽快普及一下还是很有必要滴嘛,这个易洛魁式取火法。
本章已完 m.3qdu.com